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冷却液贮水瓶、软管、水
泵、电子风扇和节温器。散热器为管片型。发动机
冷机时: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为95 ℃ (203 ºF)
左右,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发动机所有机件配合状
态最为理想,如果发动机长时间无法到达理想的工
作温度,会加剧机体的磨损。因为温度低,混合气
体在燃烧室内燃烧不够充分,会形成严重积炭。所
以当发动机在低温时就要求其工作。
温度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要求
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少的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此时节温器控制机体内的发动机冷却液只在发动
机体内部循环流动,把气缸壁周围产生的热量带到
发动机其它部位,使其温度迅速上升,水泵使缸体
内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流动,然后,发动机冷却液
在发动机体的水套、节气门体总成和气缸盖内循
环,这种状态称之为“ 小循环”。部件说明
冷却液
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机体内部的发动机冷却液迅速升温,当达到节温器的打
冷却循环系统为标准系统。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受热膨胀,溢流收集至储贮水瓶中。当系统冷却下来后,冷
却液回流入散热器内。冷却系统在出厂前已加满了高质量的50/50 水和乙二醇的防冻冷却液,(70/30 ;当
在市场中预料不会达到结冰温度时)。50/50 比例的防冻液可防冻至-36 ℃ (-33 ℉ )。
保持冷却系统防冻温度为-36 ℃ (-33 ℉ ) 以确保防锈和因沸腾损失冷却液。即使环境不低于结冰温度,也
应使用这种防冻液。
当冷却液需要补加时,应加注乙二醇冷却液以防止防冻温度低于-36 ℃ (-33 ℉ )。
注意:酒精或甲醇类冷却液或单独使用水作冷却液是不能用于冷却系统的,否则会致冷却系统故障。
注意:即使预料环境温度达不到冰点时,也应使用70% 的水和30% 的乙二醇防冻剂( 防冻/ 防锈冷
却液) 用作冷却液,以防止生锈和润滑。一般检查
注意:酒精或甲醇类冷却液或单独使用水作冷
却液是不能用于冷却系统的,否则会致冷却系
统故障。
注意:即使预料环境温度达不到冰点时,也应
使用70% 的水和30% 的乙二醇防冻剂( 防冻
/ 防锈冷却液) 用作冷却液,以防止生锈和润
滑。
警告:拆装所有零件都应在发动机冷却时,否
则它们会导致严重的烧伤或人身伤害。
警告:关闭发动机,并等待其冷却。 尽管那样,
当拆下盖子时,也要非常小心。 在它周围包上
一块厚布,逆时针缓慢地转动2.5 圈。 在压力
释放时请后退。
警告:在确信全部压力已释放完时,用布转动
盖子,然后取下来。
警告:请以符合车辆行驶环境条件的浓度使用
冷却液,否则发动机可能会损坏。
警告:发动机具有铝制部件,必须有基于乙二
醇的冷却液对其进行保护,以防腐蚀和冻结。
警告:冷却液混合物中请只使用软水( 脱矿质
)。 含有矿物质的水会降低冷却液的有效性。
警告:发动机冷却液会损坏油漆。 如果发动机
冷却液接触到油漆表面,请迅速将其冲洗掉。
冷却液液位检查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在冷却液“ 沸腾”
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都还热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沸腾的液体和蒸气可能由于贮水瓶盖打
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
在发动机冷却时,检查贮水瓶冷却液液位。正常的
冷却液液位应处于贮水瓶“Max”和“Min”标志之间。
当冷却液液位低于“Min” 标志时打开贮水瓶并加入
适量冷却液,使其水位上升到“Max” 标志。然后,
重新装好贮水瓶盖。
冷却液的排放和加注
警告:当释放系统压力时,必须使用厚布覆盖
冷却液贮水瓶盖以避免被冷却液烫伤。未遵守
此项指示会造成人员的受伤。
1. 当发动机冷却后,拆卸贮水瓶盖。将盖子逆时
针方向慢转贮水瓶盖,等到压力释放后,压下
盖并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盖子。一般检查
注意:酒精或甲醇类冷却液或单独使用水作冷
却液是不能用于冷却系统的,否则会致冷却系
统故障。
注意:即使预料环境温度达不到冰点时,也应
使用70% 的水和30% 的乙二醇防冻剂( 防冻
/ 防锈冷却液) 用作冷却液,以防止生锈和润
滑。
警告:拆装所有零件都应在发动机冷却时,否
则它们会导致严重的烧伤或人身伤害。
警告:关闭发动机,并等待其冷却。 尽管那样,
当拆下盖子时,也要非常小心。 在它周围包上
一块厚布,逆时针缓慢地转动2.5 圈。 在压力
释放时请后退。
警告:在确信全部压力已释放完时,用布转动
盖子,然后取下来。
警告:请以符合车辆行驶环境条件的浓度使用
冷却液,否则发动机可能会损坏。
警告:发动机具有铝制部件,必须有基于乙二
醇的冷却液对其进行保护,以防腐蚀和冻结。
警告:冷却液混合物中请只使用软水( 脱矿质
)。 含有矿物质的水会降低冷却液的有效性。
警告:发动机冷却液会损坏油漆。 如果发动机
冷却液接触到油漆表面,请迅速将其冲洗掉。
冷却液液位检查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在冷却液“ 沸腾”
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都还热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沸腾的液体和蒸气可能由于贮水瓶盖打
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
在发动机冷却时,检查贮水瓶冷却液液位。正常的
冷却液液位应处于贮水瓶“Max”和“Min”标志之间。
当冷却液液位低于“Min” 标志时打开贮水瓶并加入
适量冷却液,使其水位上升到“Max” 标志。然后,
重新装好贮水瓶盖。
冷却液的排放和加注
警告:当释放系统压力时,必须使用厚布覆盖
冷却液贮水瓶盖以避免被冷却液烫伤。未遵守
此项指示会造成人员的受伤。
1. 当发动机冷却后,拆卸贮水瓶盖。将盖子逆时
针方向慢转贮水瓶盖,等到压力释放后,压下
盖并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盖子。冷却液液位检查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在冷却液“ 沸腾”
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都还热时,不能打开贮水瓶盖。
警告:沸腾的液体和蒸气可能由于贮水瓶盖打
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
在发动机冷却时,检查贮水瓶冷却液液位。正常的
冷却液液位应处于贮水瓶“Max”和“Min”标志之间。
当冷却液液位低于“Min” 标志时打开贮水瓶并加入
适量冷却液,使其水位上升到“Max” 标志。然后,
重新装好贮水瓶盖。
冷却液的排放和加注
警告:当释放系统压力时,必须使用厚布覆盖
冷却液贮水瓶盖以避免被冷却液烫伤。未遵守
此项指示会造成人员的受伤。
1. 当发动机冷却后,拆卸贮水瓶盖。将盖子逆时
针方向慢转贮水瓶盖,等到压力释放后,压下
盖并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盖子。
2. 贮水瓶盖打开后,运转发动机直到散热器上部
软管已热( 这说明节温器已经打开,冷却液已
开始流过系统)。
3. 停止发动机并排出冷却液。
4. 拧紧排放塞。加水到系统加注满并运转发动机
直到散热器上部软管再一次变热。5. 重复第(3) 和(4) 步骤数次直到排放的液体接近
无色。
6. 排空冷却系统然后拧紧散热器排放塞。
7. 拆卸贮水瓶和打开贮水瓶盖子,取下贮水瓶,
倒出液体,用肥皂水清洗贮水瓶内部,用干净
水彻底冲洗,并排干,装好贮水瓶和软管。
8. 用50/50 混合高质量乙二醇和水的冷却液加入
贮水瓶和散热器。
9. 运行发动机一段时间,冷却液不下降,盖上贮
水瓶盖 ,再运行2min,观察冷却液位置,如
果不在刻线范围内,向贮水瓶补加冷却液,贮
水瓶加液到Max 液位标记处。拧紧贮水瓶盖。
如冷却系统内仍有空气,请重复(9) 步。
冷却液泄漏检查
1.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位。
2. 拆下贮水瓶盖。
3. 清洗冷却系统盖的安装部件。
4. 将测试仪安装到贮水瓶的加注口。
5. 利用测试仪施加压力,使压力达到145 kPa。
注意: 小心散热水箱内部压力必须勿超过 150
kpa 否则会造成损坏。
6. 观察测试仪压力变化。
标准:达到145 kPa 压力时,保压2 min,压力无
变化。
如果压力表指针所指的压力降低,则这可能表示存
在漏水现象。 维修或更换相应的零件。
贮水瓶盖检查
1. 清洁贮水瓶盖和密封部分。
2. 检查贮水瓶盖是否有裂纹或向外翻的密封剂。
如果出现故障,请更换贮水瓶盖。
3. 将贮水瓶盖连接到贮水瓶器盖检测仪上。
4. 通过测试仪给贮水瓶加压,使压力逐渐加大至
145 kPa。 确保压力能够保持10 s。
如果压力不能在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请更换
贮水瓶盖。
贮水瓶盖标准压力:145 kPa
传动皮带张紧力检查
警告:在检查和调整皮带张力前,断开负极电
线。
警告:阅读3.1.4 冷却系统“ 警告” 内容。
1. 查皮带是否有裂伤,割伤,变形,磨损和脏物。
如需要更换皮带。
参考:附件传动皮带(3.1.2 机械系统,拆卸与
安装)。
2. 检查皮带张力,水泵皮带过松, 将影响发电机
电压, 并导致皮带过热和早期磨损,检查时皮
带的张力在皮带中部用100 N 力压下时,应有
5 ~ 6 mm 的下陷。
3. 将负极线接到电池端子上。4. 对水进行加热,观察节温器的状态,观察节温
器状态是否正常。
参考:部件规格(3.1.4 冷却系统,规格)
。
故障现象诊断与测试
通用设备
检查与确认
1. 确认顾客的问题。
2. 目视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或电气损坏的痕
迹。
3. 如果所观察或提出的问题的明显原因已经发
现,则在进行下一个步骤之前,必须先将该原
因修正。
4. 如果目视检查通过,则确认故障并参考故障症
状表。故障症状表
如果故障发生但ECM 内未存贮故障诊断代码(DTC),并且无法在基本检查中确认故障原因,则应根据下
表列出的顺序进行故障诊断及排除。
症状可能原因措施
冷却液流失
• 软管或软管接头• 检查贮水瓶是否损坏。视需要安装一组新
的冷却液贮水瓶。
• 散热器
• 检查暖气水箱是否泄漏。
• 检查发动机、汽缸盖、汽缸本体与汽缸盖
垫片。
• 水泵
• 检查水泵是否泄漏。执行3.1.4 冷却系统
中的压力测试组件测试。视需要安装一组
新的水泵或水泵垫片。
参考:水泵(3.1.4 冷却系统,拆卸
与安装)
• 节温器外壳
• 检查节温器外壳是否泄漏。执行3.1.4 冷
却系统中的压力测试组件测试。视需要安
装一组新的节温器外壳与节温器外壳垫片。
参考:节温器(3.1.4 冷却系统,拆
卸与安装)。
• 贮水瓶压力盖或密封• 检查贮水瓶压力盖始终锁紧与损坏。视需
要安装一组新的贮水瓶盖。
• 贮水瓶• 检查贮水瓶是否损坏。视需要安装一组新
的冷却液水箱。
• 暖风水箱• 检查暖气水箱是否泄漏。
• 发动机• 检查发动机、汽缸盖、汽缸本体与汽缸
垫。冷却系统3.1.4-10
发动机过热 ( 冷却液沸腾
的痕迹)
• 冷却系统无法保持压力
• 检查贮水瓶是否损坏。视需要安装一组新
的贮水瓶。
• 检查水泵或水泵垫片是否损坏。视需要安
装一组新的水泵或水泵垫片。
参考:水泵(3.1.4 冷却系统,拆卸
与安装)。
• 检查发动机,汽缸盖,汽缸本体与汽缸
垫。
• 系统中有空气• 冷却系统空气释放。
• 贮水瓶压力盖或密封• 检查贮水瓶压力盖是否锁紧与损坏。视需
要安装一组新的贮水瓶盖。
• 贮水瓶• 检查贮水瓶是否损坏。视需要安装一组新
的贮水瓶。
• 冷却液位或状况
• 检查冷却液位。视需要重新添加冷却系
统。
参考:冷却液的排放与加注(3.1.4
冷却系统,一般检查)。
• 检查冷却液状况。如果冷却液状况不良则
释放并重新添加新的冷却液。
参考:冷却液的排放与加注(3.1.4
冷却系统,一般检查)。
• 冷却液污染• 更换冷却液
• 水箱格栅• 检查水箱格栅是否堵住空气或损坏。视需
要维修或安装新零件。
• 水泵
• 执行3.1.4 冷却系统中的压力测试组件测
试。检查水泵是否泄漏。 视需要安装一组
新的水泵或水泵垫片。
参考:水泵(3.1.4 冷却系统,拆卸
与安装)。
• 节温器
• 执行3.1.4 冷却系统中的节温器测试组件
测试。视需要安装一组新的节温器外壳与
节温器外壳垫片。
参考:节温器(3.1.4 冷却系统,拆
卸与安装)
• 附件驱动皮带
• 检查附件驱动皮带的状况。
参考:附件驱动皮带(3.1.2 机械系
统,一般检查)
• 电子风扇
• 电子风扇低速不转诊断流程
• 右侧电子风扇无高速诊断流程
• 左侧电子风扇无高速诊断流程
• 发动机• 检查发动机、汽缸盖、汽缸本体与汽缸
垫。冷却系统3.1.4-11
发动机无法达到正常工作
温度
• 节温器
• 执行本章节中的节温器测试组件测试。视
需要安装一组新的节温器外壳与节温器外
壳垫片。
参考:节温器(3.1.4 冷却系统,拆
卸与安装)。
• 电子风扇
• 右侧电子风扇高速不停诊断流程
• 左侧电子风扇高速不停诊断流程
• 电子风扇低速不停诊断流程电子风扇低速不转诊断流程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
是否有非电子风扇故障码?
→是
参考:DTC 诊断流程索引(3.1.14 电子控制系
统, DTC 诊断与测试)。
→否
至步骤2。
2. 执行电子风扇低速驱动测试
A. 连接诊断仪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用诊断仪执行主动测试
” 冷却风扇继电器2 号“。电子风扇低速不转诊断流程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
是否有非电子风扇故障码?
→是
参考:DTC 诊断流程索引(3.1.14 电子控制系
统, DTC 诊断与测试)。
→否
至步骤2。
2. 执行电子风扇低速驱动测试
A. 连接诊断仪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用诊断仪执行主动测试
” 冷却风扇继电器2 号“。电子风扇低速不转诊断流程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
是否有非电子风扇故障码?
→是
参考:DTC 诊断流程索引(3.1.14 电子控制系
统, DTC 诊断与测试)。
→否
至步骤2。
2. 执行电子风扇低速驱动测试
A. 连接诊断仪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用诊断仪执行主动测试
” 冷却风扇继电器2 号“。右侧电子风扇无高速诊断流程
故障定义:发动机工作时低速工作正常,高速右侧不转。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右侧电子风扇无高速诊断流程
故障定义:发动机工作时低速工作正常,高速右侧不转。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左侧电子风扇无高速诊断流程
故障定义:发动机工作时风扇低速正常,左侧无高速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检查故障码
A. 连接诊断仪,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
B. 诊断发动机系统。
2. 执行电子风扇高速驱动测试
A. 连接诊断仪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用诊断仪执行主动测试
” 冷却风扇继电器2 号“。•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67 号
端子至发动机控制模块线束接头E01a 的
62 号端子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29 号
端子至69 号端子维修或更换以下线路。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29 号
端子至82 号端子。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86 号
端子至左侧风扇电机线束接头C09 的1 号
端子。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83 号
端子至右侧风扇电机线束接头C03 的1 号
端子。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85 号
端子至接地点G303。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79 号
端子至84 号端子。A. 接上电喷系统转接器,打开点火开关,用万用表检
查发动机控制模块16 号、17 号、8 号、51 号端子
电源供给。
B. 关闭点火开关,检查发动机控制模块5 号、43 号、
48 号端子接地是否正常。拆卸与安装
冷却液排放
1. 当发动机冷却后,拆卸贮水瓶盖。将盖子逆时
针方向慢转贮水瓶盖,等到压力释放后,压下
盖并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盖子。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还热时,不得拆卸贮水瓶盖。沸腾的液体和蒸
汽可能由于贮水瓶盖打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作
用下喷出。
2. 贮水瓶盖打开后,运转发动机直到散热器上部
软管已热( 这说明恒温器已经打开,冷却液已
开始流过系统)。
3. 停止发动机并排出冷却液。
4. 拧紧排放塞。加水到系统加注满并运转发动机
直到散热器上部软管再一次变热。
5. 重复第3和4步数次直到排放的液体接近无色。
6. 排空冷却系统然后拧紧散热器排放塞。
7. 拆卸贮水瓶和打开贮水瓶盖子,取下贮水瓶,
倒出液体,用肥皂水清洗贮水瓶内部,用干净
水彻底冲洗,并排干,装好贮水瓶和软管。
8. 用50/50 混合高质量乙二醇和水的冷却液加入
贮水瓶和散热器。
9. 运行发动机一段时间,冷却液不下降,盖上贮
水瓶盖 ,再运行2 min,观察冷却液位置,如
果不在刻线范围内,向贮水瓶补加冷却液,贮
水瓶加液到Max 液位标记处。拧紧贮水瓶盖。
10. 如冷却系统内仍有空气,请重复第9 步。上冷却水管
拆卸
安装
1.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2. 重新加注冷却液。
3. 起动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有渗漏。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一般
检查)。
2. 松开散热器排放塞排空冷却系统。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还热时,不得进行排空冷却系统的操作。沸腾
的液体和蒸汽可能由于打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
作用下喷出造成烫伤。
3. 从水箱上断开水箱上水管。下冷却水管
拆卸
安装
1.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2. 重新加注冷却液。
3. 起动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有渗漏。
1. 松开散热器排放塞排空冷却系统。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还热时,不得进行排空冷却系统的操作。沸腾
的液体和蒸汽可能由于打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
作用下喷出造成烫伤。
2. 拆卸电子风扇。
参考: 电子风扇 ( 3.1.4 冷却系统,拆卸与安
装)。
3. 从水箱上断开水箱下水管。节温器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一般
检查)。
2. 松开散热器排放塞排空冷却系统。
警告:为避免烫伤的危险,当发动机和散热器
还热时,不得进行排空冷却系统的操作。沸腾
的液体和蒸汽可能由于打开得太早而在压力的
作用下喷出造成烫伤。
3. 拆卸空滤器总成。
4. 拆卸节温器盖固定螺栓。安装
1. 将节温器安装到节温器座中。
2. 安装节温器盖。
1 安装节温器盖。
2 紧固节温器盖固定螺栓。
3. 加注冷却液。
4. 连接蓄电池负极线束。
5. 起动发动机检查冷却液是否渗漏。电子风扇
拆卸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一般
检查)。
2. 断开大电子风扇线束接头。
3. 断开小电子风扇线束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