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F
G
H
I
J
K
L
M
A
CO
准备工作
专用维修工具
通用维修工具
工具编号
工具名称
说明
EG17650301
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
将散热器盖测试仪连接到散热器加注口
a: 28(1.10) 直径
b: 31.4(1.236) 直径
c: 41.3(1.626) 直径
单位: mm(in)
KV99103510
散热器板钳子 A 安装散热器上下水室
KV99103520
散热器板钳子 B 拆卸散热器上下水室
工具名称说明
散热器盖测试仪检查散热器和散热器盖
CO-4
过热原因分析
过热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表
症状检查项目
冷却系统的
零部件故障
散热不良
水泵故障驱动皮带磨损或过松
—
节温器在关闭位置卡住—
散热片损坏
尘土或纸屑堵塞
机械损伤
散热器冷却管堵塞
异物过多( 锈蚀、污物、沙
土等)
空气流量不足
冷却风扇不工作
风扇转动阻力过大风扇总成—
风扇叶片损坏
护风罩损坏— — —
发动机冷却液混合比例不正
确
— — —
发动机冷却液质量差— 发动机冷却液粘稠—
发动机冷却液不足
发动机冷却液泄漏
冷却软管
卡箍松动
软管破裂
水泵密封不良
散热器盖
松动
密封不良
散热器
O 形圈损坏、老化或安装不
正确
散热器水箱破裂
散热器芯破裂
储液罐储液罐破裂
储液罐溢出尾气泄漏到冷却系统
缸盖老化
缸盖衬垫老化
除冷却系统
以外的零部
件故障
— 发动机过载
非正常行驶
空载条件下,发动机转速过
高
长时间低档行驶
超高速行驶
动力传动系故障
—
安装了规格不正确的车轮和
轮胎
制动阻滞
点火正时不正确
空气流通不畅
保险杠堵塞—
—
散热器格栅堵塞
安装车罩
泥浆或纸屑堵塞
散热器堵塞—
冷凝器堵塞
空气流通不畅
安装的雾灯过大
冷却系统
CO-5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冷却系统
冷却回路
CO-6
发动机冷却液
发动机冷却液
检查
液位检查
l 发动机冷却下来后,检查储液罐中发动机冷却液液位是否在
“MIN” 到 “MAX” 范围内。
l 若有需要调整发动机冷却液液位。
泄漏检查
l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通用维修工具)和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
对冷却系统加压来检查有无泄漏。
警告:
请勿在发动机很热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散热器逸出的高压发
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注意:
超过规定的测试压力可能会损坏散热器。
注:
出现发动机冷却液减少的情况时,请向散热器中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l 如果发现有零部件损坏,请修理或更换。
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警告:
l 为了避免烫伤,请勿在发动机温度很高时更换冷却液。
l 用厚布包裹住散热器盖,小心地拧开。 先转动 1/4 圈,释放散热器内的压力。 然后完全拧开此盖。
l 小心不要让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1. 打开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放水塞(1),然后拆卸散热器盖。
系统中的发动机冷却液全部排出后,打开缸体上的放水塞。 请参
阅 EM-89, " 解体"。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若有需要拆卸储液罐,排出发动机冷却液并在安装前清洁储液罐。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3. 检查排出的发动机冷却液中有无锈蚀、腐蚀或变色。
如果受污染,请冲洗发动机冷却系统。 请参阅 CO-8, " 冲洗冷却系统"。
测试压力
: 157 kPa(1.57 bar, 1.6 kg/cm2, 23 psi)
: 车头方向
发动机冷却液
CO-7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重新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1. 如果已拆卸,请安装储液罐。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2. 安装散热器放水塞。
注意:
务必要清洁散热器放水塞并安装新的 O 形圈。
l 如果缸体上的放水塞被拔下,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阅 EM-92, " 组装"。
3. 确认每个软管夹都已牢牢拧紧。
4. 拆卸空气管道组件。 请参阅 EM-15, " 空气滤清器及空气管"。
5. 在图示位置( )断开加热器软管(1)。
l 尽量抬高加热器软管。
6. 向散热器和储液罐中加注冷却液到规定液位。
l 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口以每分钟不高于 2 (1-3/4 lmp qt)
的速度加入发动机冷却液,可以排出系统中的空气。
l 使用东风日产启辰原装发动机冷却液或等同产品与水(蒸馏的
或去除矿物质的) 混合。 请参阅 MA-11, " 推荐的油液和润滑
剂"。
l 当发动机冷却液溢出断开的加热器软管时,请重新连接加热器软管并继续加注发动机冷却夜。
7. 安装散热器盖。
8. 安装空气管道组件。 请参阅 EM-15, " 空气滤清器及空气管"。
9. 暖机到节温器打开。 3,000 rpm 时的标准预热时间是大约 10 min。
l 通过触摸散热器软管( 下面的) 感觉是否有温水流出确认节温器是否打开。
注意:
查看水温计以防发动机过热。
10. 停止发动机使温度降至低于约 50°C(122°F)。
散热器放水塞:
:1.2 N·m(0.12 kg-m, 11 in-lb)
: 车头方向
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 储液罐在 “MAX” 水平)
: 大约 6.3 (5-1/2 lmp qt)
储液罐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 在 “MAX” 水平)
: 0.7 (5/8 lmp qt)
CO-8
发动机冷却液
l 使用风扇可以缩短冷却时间。
l 如有必要,将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到加注口颈部。
11. 重新加注发动机冷却液至 “MAX” 水平。
12. 装上散热器盖重复步骤 6 至 10 两次或两次以上直到发动机冷却液液位不再下降。
13. 运转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有无泄漏。
14. 预热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从怠速到 3,000 rpm,同时加热器温度控制器设置在 “COOL” 和 “WARM” 之间
的位置上,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流动的声音。
l 加热器处的声音会比较大。
15. 重复操作步骤 14 三次。
16. 如果还有声音,重复操作步骤 6 至 10 放出冷却系统中的空气直到发动机冷却液液位不再下降。
冲洗冷却系统
1. 如果已拆卸,请安装储液罐。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2. 安装散热器放水塞。
注意:
务必要清洁散热器放水塞并安装新的 O 形圈。
l 如果缸体上的放水塞被拔下,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阅 EM-92, " 组装"。
3. 在散热器和储液罐中加入水并重新安装散热器盖。
4. 运转发动机使其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
5. 空载条件下加快发动机转速两或三次。
6. 关闭发动机等待它冷却下来。
7. 排出冷却系统中的水。 请参阅 CO-6, "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8. 重复操作步骤 1 至 7 直到散热器中开始排出清澈的水。
散热器放水塞:
:1.2 N·m(0.12 kg-m, 11 in-lb)
散热器
CO-9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散热器
元件
请参阅 GI-10, " 元件" 图中的符号标记。
1. 储液罐盖2. 储液罐3. 散热器软管( 上面的)
4. 安装橡胶( 上面的) 5. 散热器盖6. 储液罐软管
7. 散热器8. 安装橡胶( 下面的) 9. A/T 液体冷却器软管
10. O 形圈11. 散热器放水塞12. A/T 液体冷却器软管
13. 散热器软管( 下面的) 14. 冷却风扇总成
A. 至出水口B. 至变速驱动桥C. 至进水口
D. M/T 车型
CO-10
散热器
拆卸和安装
警告:
请勿在发动机很热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散热器逸出的高压发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用厚布裹住散
热器盖。 慢慢转动此盖四分之一圈放出里面的气压。 压力完全释放后拧开散热器盖将它小心取下。
拆卸
1. 排出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阅 CO-6, " 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下空气管( 进气)。 请参阅 EM-15, " 空气滤清器及空气管"。
3. 按照下列步骤,拆卸储液罐:
a. 断开储液罐软管。
b. 按照箭头( )所指方向,释放凸起(A)。
c. 拆卸储液罐软管并提起,然后移开。
4. 断开风扇制动盘上的线束接头,并将线束移到一边。
5. 断开 A/T 液体冷却器软管。 (A/T 车型)
l 塞上塞子以免 A/T 液体泄漏。
6. 拆卸散热器软管( 上面和下面)。
7. 拆卸散热器芯支架盖。 请参阅 BL-18, " 散热器芯支架"。
8. 拆卸散热器芯支架( 上部) 固定螺栓,散热器芯支架侧固定部分及
卡箍的固定螺栓,以准备拆下散热器。 从散热器芯支架( 上部)(2)
上的散热器( 上部) 固定件上向上拉出散热器。 请参阅 BL-18, " 散
热器芯支架"。
9. 将散热器总成(1) 向车尾方向挪动,然后向上拉出。
注意:
拆散时请勿损坏或刮伤 A/C 冷凝器和散热器芯。
安装
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安装后检查
l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EG17650301)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
漏。请参阅 CO-6, " 液位检查"。
l 起动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和 A/T 液体有无泄漏(A/T 车型)。
散热器
CO-11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检查散热器盖
l 检查散热器盖阀座。
— 检查阀座是否向外膨胀,以至当柱塞垂直从顶部升起时看不到柱
塞的端部。
— 检查阀座是否有积土与损坏。
l 拉出负压阀将其打开,压力释放后确认是否能完全关闭。
— 确认散热器盖负压阀的阀座上没有污垢或损坏。
— 确认负压阀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正常。
l 检查散热器盖释放压力。
— 将散热器盖连接到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
试仪接头(SST) 时,请在盖密封面上涂抹发动机冷却液。
l 如果以上的三个检查发现异常,更换散热器盖。
注意:
安装散热器盖时,仔细擦拭散热器加注口,清除所有石蜡残渣或者异物。
检查散热器
检查散热器中是否有泥浆或堵塞。 如有必要,按如下所示清洗散热器。
l 小心不要弯曲或损坏散热片。
l 如果不拆下散热器就进行清洗,请拆卸所有周围零部件,如冷却风扇、护风罩和喇叭。 然后使用胶布将线
束和接头包好以免进水。
1. 使用软管垂直对着散热器从上而下冲洗散热器芯的背面。
2. 每隔一分钟冲洗散热器芯的各个表面。
3. 如果不能从散热器上冲洗出污物,应停止冲洗。
4. 使用压缩空气垂直向下吹散热器芯的背面。
l 使用气压低于 490 kPa(4.9 bar,5 kg/cm2,71 psi) 的压缩空气,并保持 30 cm(11.8 in) 以上的距离。
5. 每隔一分钟使用压缩空气吹散热器芯的各个表面,直到没有水吹出。
标准:
78 - 98 kPa(0.78 - 0.98bar,0.8 - 1.0 kg/cm2,11 - 14 psi)
极限:
59 kPa(0.59bar, 0.6 kg/cm2, 9 psi)
CO-12
散热器( 铝制)
散热器( 铝制)
元件
解体和组装
准备工作
1. 将垫片放到散热器板钳 A(SST) 的端部。
垫片规格 :1.5 mm(0.059 in) 厚 × 18 mm(0.71 in) 宽 × 8.5
mm(0.335 in) 长。
2. 确保当散热器板钳 A(SST:KV99103510) 闭合时,尺寸 H'' 大约为 7.6 mm(0.299 in)。
3. 如有必要,用垫片调整尺寸 H''。
1. 上水箱2. 密封胶条3. 散热器芯
4. 下水箱5. 下水箱( 有 A/T 液体冷却器)
散热器( 铝制)
CO-13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解体
1. 使用散热器板钳 B(SST) 拆卸上下水箱。
注意:
请勿解体下水箱和 A/T 液体冷却器。 (A/T 车型)
注:
下水箱和 A/T 液体冷却器可以作为一个总成处理。 (A/T 车型)
l 夹住弯曲的边缘朝上弯曲使散热器板钳 B 能滑下。
注意:
请勿过度弯曲。
l 在不能使用散热器板钳 B 的部位,请使用改锥向上弯曲边
缘。
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水箱。
2. 拆下密封胶条。
3. 确保边缘垂直向上。
CO-14
散热器( 铝制)
组装
1. 清洁水箱的接合部分。
2. 安装密封胶条时请用手指按住。
注意:
小心不要扭曲密封胶条。
3. 如图所示,使用散热器板钳 A(SST) 按数字顺序把水箱组装好。
散热器( 铝制)
CO-15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l 在不能使用散热器板钳 A 的部位使用钳子。
1. 确保边缘完全弯下。
2. 确认没有泄漏。
请参阅 CO-15, " 检查"。
检查
1.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
具) 加压。
警告:
为了避免在压力状态下软管脱开,请使用软管卡箍进行拧紧。
注意:
安装 A/T 液体冷却器的软管,密封其进气和出气口。
(A/T 车型)
2. 将散热器浸泡在盛水容器中并施加测试压力检查有无泄漏。
标准高度 "H" : 8.0 - 8.4 mm(0.315 - 0.331)
测试压力
: 157 kPa(1.57 bar, 1.6 kg/cm2, 23 psi)
CO-16
冷却风扇
冷却风扇
元件
拆卸和安装
拆卸
1. 排出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阅 CO-6, "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下空气管( 进气)。 请参阅 EM-15, " 空气滤清器及空气管"。
3. 拆下储液罐。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4. 断开散热器侧的散热器软管( 上面的)。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5. 断开风扇电机上的线束接头,并将线束移到一边。
6. 拆卸冷却风扇总成。
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或刮伤散热器芯。
安装
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l ECM 控制冷却风扇。 详细信息,请参阅 EC-304, "DTC P1217 发动机过热"。
解体和组装
解体
1. 从风扇电机上拆卸冷却风扇。
2. 从护风罩上拆卸风扇电机。
解体后检查
检查冷却风扇有无裂纹或异常弯曲。
l 如果有上述情况,请更换冷却风扇。
组装
按照与解体的相反顺序组装。
1. 冷却风扇2. 风扇电机3. 护风罩
A. 应用在风扇电机轴上
水泵
CO-17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水泵
元件
请参阅 GI-10, " 元件" 图中的符号标记。
拆卸和安装
拆卸
1. 排出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阅 CO-6, "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转动方向盘,将前轮向右偏。
3. 拆下前翼子板内衬板( 右侧)。 请参阅 EI-22, " 翼子板内衬板"。
4. 在松开驱动皮带张紧力之前,松开水泵皮带轮的固定螺栓。
5. 拆卸驱动皮带。 请参阅 EM-11, " 驱动皮带"。
6. 拆卸水泵皮带轮。
7. 拆卸水泵。
l 按如图所示的相反顺序松开固定螺栓。
l 发动机冷却液将会从缸体上泄漏,所以在下面接一个容器。
注意:
l 用手握住水泵叶片,使之不接触其它所有部件。
l 水泵不能解体,应作为一个整体更换。
1. 缸垫2. 水泵3. 水泵皮带轮
CO-18
水泵
拆卸后检查
l 用肉眼检查水泵体与叶片(A) 上是否有明显的水垢或锈迹。
l 确保叶片轴没有松动,用手转动时,它的旋转平顺。
l 若有必要,请更换水泵。
安装
注意以下事项,并按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
水泵
l 按如图所示的数字顺序拧紧固定螺栓。
水泵皮带轮
注意:
请勿在矩形孔(B) 上安装固定螺栓(A)。
安装后检查
l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EG17650301)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
漏。请参阅 CO-6, " 泄漏检查"。
l 起动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漏。
1 : 水泵皮带轮
节温器
CO-19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节温器
元件
请参阅 GI-10, " 元件" 图中的符号标记。
拆卸和安装
拆卸
1. 排出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阅 CO-6, "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下储液罐。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3. 断开散热器软管( 下面的)。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4. 拆卸进水口和节温器。
l 发动机冷却液将会从缸体上泄漏,所以在下面接一个容器。
拆卸后检查
l 在节温器阀(1) 上缠附细线(A)。 完全浸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B)。
加热时不停晃动。
l 节温器阀开启温度是指阀门从螺纹上打开与落座时的温度。
l 持续加热。 检查阀门完全打开时升起的高度。
l 阀门最大升起高度检测完毕后,降低水温并检查阀门关闭温度。
1. 散热器软管( 下面的) 2. 进水口3. 橡胶圈
4. 节温器
A. 至散热器
CO-20
节温器
标准:
l 如果超出标准,更换节温器。
安装
注意以下事项,并按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
节温器
l 将整个橡胶圈(1) 的凹槽正好安装在节温器凸缘(A) 上。
l 安装节温器(2),微动阀(A) 使之朝上。
进水口
安装完毕,如图所示,将进水口卡箍固定在机油尺(1) 上。
安装后检查
l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EG17650301)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
漏。请参阅 CO-6, " 泄漏检查"。
l 起动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漏。
项目节温器
阀门打开温度80.5 - 83.5°C (177 - 182°F)
最大阀升程8 mm/ 95°C (0.315 in/ 203°F)
阀门关闭温度77°C (171°F)
1 : 缸体
B : 位置
出水口
CO-21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出水口
元件
请参阅 GI-10, " 元件" 图中的符号标记。
拆卸和安装
拆卸
1. 排出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阅 CO-6, "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
l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l 请勿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下空气管( 进气) 和空气管。 请参阅 EM-15, " 空气滤清器及空气管"。
3. 断开散热器软管( 上面的)。 请参阅 CO-9, " 散热器"。
4. 断开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上的线束接头。
5. 拆卸软水管和加热器软管。
6. 拆卸出水口。
7. 按需从出水口拆卸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 垫圈3. 缸垫
4. 散热器软管( 上面的) 5. 出水口6. 加热器软管
7. 加热器软管8. 软水管9. 软水管
A. 至电子节气门控制执行器B. 至加热器C. 至散热器
CO-22
出水口
安装
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安装后检查
l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接头(SST:EG17650301)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
漏。请参阅 CO-6, " 泄漏检查"。
l 起动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有无泄漏。
维修数据和规格(SDS)
CO-23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维修数据和规格(SDS)
标准和极限
容量
单位: (lmp qt)
节温器
散热器
单位: kPa (bar, kg/cm2 , psi)
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储液罐中的液位在 “MAX” 水平上) 大约 6.3 (5-1/2)
储液罐( 在 “MAX” 水平) 0.7 (5/8)
阀门打开温度80.5 - 83.5°C (177 - 182°F)
最大阀升程 8 mm/ 95°C (0.315 in/ 203°F)
阀门关闭温度大于 77°C (171°F)
盖释放压力
标准78 - 98 (0.78 - 0.98, 0.8 - 1.0, 11- 14)
极限59 (0.59, 0.6, 9)
泄漏测试压力157 (1.57, 1.6, 23)
CO-24
维修数据和规格(S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