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冷却系统
1.1 车上检查
1.1.1 冷却系统检查
警告:避免烫伤,在发动机和散热器完全冷却之前,不要打开散热器盖。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热的冷却液和水蒸气会从散热器里涌出来。
1.1.1.1 加注冷却液,盖上散热器盖并连接一个散热器盖测试仪。
1.1.1.2 启动发动机暖机。
1.1.1.3 加压到137kpa,确保没有压力损失。
如果有压力损失,检查软管、散热器、水泵是否有泄漏。如果没有冷却液外泄漏,检查发动机机体。
1.1.1.4 加压不要超过177kpa。
1.1.2 检查膨胀壶里冷却液面高度
正常工作时,冷却液面应介于“LOW”和“FULL”之间。
提示:如果液面低于“LOW”,检查是否有泄漏并补充冷却液至“FULL”。
1.1.3 检查冷却性能
1.1.3.1 打开散热器盖。
警告:为了避免烫伤,在发动机和散热器完全冷却之前不要打开散热器盖。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热的冷却液和水蒸气会从散热器里涌出来。
1.1.3.2 确保散热器盖和散热器加水口上没有过多的铁锈或水垢。确保冷却液面无漂浮油液。
1.1.3.3 安装好散热器盖。
1.1.4 检查翅片阻塞情况
(1)如果翅片间被阻塞,用水或者用蒸汽清洁器清理,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注意:防止损坏翅片,喷射方向必须垂直于主板平面。
如果蒸汽清洁器和主板间距离太小,有可能损坏翅片,所以保持如下喷射距离。
喷射压力Kpa
喷射距离mm
2.942到4.903
300
4.903到7.845
500
如果翅片倾斜,用螺丝起子或钳子修整好。
不要用电离水。2.3.1.2 确保电子风扇未启动。
如果启动,检查电子风扇继电器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查两者电路是否有断开。
2.3.1.3 拆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3.1.4 确保电子风扇旋转正常。
如果没有,检查保险丝,电子风扇继电器,ECM和电子风扇,检查电子风扇继电器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之间是否短路。
2.3.1.5 安装好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3.2 检查电子风扇高温下运行状况(高于93°)
2.3.2.1 启动发动机,让冷却液温度上升到93°。
提示:冷却液温度由发动机出水口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测得。
2.3.2.2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3.3 检查风扇电机
2.3.3.1 拆下风扇电机。
2.3.3.2 将风扇电机连到蓄电池上,确保运转平稳。4.2.11.4 将散热器上下支撑软垫拆下。
4.3 分解
4.3.1 打开主片和固定卡爪
(1)打开主片和固定卡爪。
4.3.2 拆下上、下水室
4.3.2.1 轻敲散热器支架(或散热器水管的入口或出口)。
4.3.2.2 拆下“O”形密封圈。
4.3.3 检查结合面是否损坏
检查结合面是否损坏。
提示:如果结合面有凹槽损坏,重新组装水室。用钳子修复所有变形。
结合面损坏或削弱都可能导致泄漏。有必要赶紧修理或者更换。
注意:散热器只能修补两次。两次以后必须换掉散热器主板。
4.4 检查
4.4.1 检查散热器盖
注意:如果散热器盖弄脏了,用水清洗。
使用散热器盖前用水或者冷却液湿润出气阀和进气阀。
进行一下4.4.1.1到4.4.1.2步骤时,确保实验装置至少与水平面成30°。
4.4.1.1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慢慢抽吸活塞,检查是否有空气从真空阀吸出。
抽吸速度:三秒一次或更快。
注意:以稳定速度抽吸。
如果没有空气从真空阀过来,更换散热器盖。4.4.1.2 使用测试仪测量安全阀开启压力。
抽吸速度:一秒一次。
注意:仅仅第一次抽吸用高速(用来关闭真空阀)。以后抽吸减速。 标准开启压力:95到125kpa 最小开启压力:95kpa
如果开启压力小于最小开启压力,更换散热器盖。
提示:测试装置最大读数为开启压力。
4.5 组装
4.5.1 安装上水室和下水室
4.5.1.1 确保结合面没有杂物,安装好“O”形密封圈。确保密封圈没有扭曲。
提示:清理结合面的时候,轻轻用砂纸打磨,但4.5.1.2 用塑胶锤子轻敲结合面,确保结合面跟水室间没有间隙。
4.5.2 锁紧上主片
4.5.2.1 如图所示轻轻按压主片。如此几次后,通过压紧把手完全锁紧主片直到抵住限位螺钉。
4.5.2.2 不要敲打接口(1),卡槽(2)和凹槽(3)附近的凸起。
4.5.2.3 不要用工具敲打图示点,小心地使用老虎钳,防止损坏主板。
4.5.2.2 确保完成砸边后主片高度符合要求。4.5.3 检查水室
4.5.3.1 堵上散热器进水口和出水口。
4.5.3.2 用散热器盖测试仪往散热器里冲入压缩空气。
测试压力:177kpa
注意:压力不要超过177kpa
4.5.3.3 将散热器浸没在水中。
4.5.3.4 检查泄漏。
提示:安装水室于散热器上,水室和主片之间会残留空气,当散热器浸没水中时,会有空气泄漏而出,做水室测试前将散热器浸没水中直到气泡消失。4.6.1.3 安装膨胀壶水管到散热器上。
4.6.1.4 将散热器总成置于水箱下横梁上。
4.6.2 安装水箱下横梁,拧好6个螺栓
力矩:5.5 N*m
4.6.3 连接冷凝器 4.6.3.1 用4个螺栓连接散热器。
力矩:9.8 N*m
4.6.4 安装散热器出水管
4.6.4.1 用钢带弹性卡箍连接好散热器出水管。
冷却系统 F0 轿车维修手册
15
4.6.4.2 卡好电子风扇软管卡。
4.6.5 安装散热器进水管
4.6.5.1 用钢带弹性卡箍连接好散热器进水管。
4.6.6 连接好风扇电机电源线
4.6.6.1 连接风扇电机电源线,卡好电源线卡子。
4.6.7 加入发动机冷却液
4.6.7.1 连接发动机端散热器出水管。
4.6.7.2 安装编号为1的螺栓。
力矩:20 N*m
4.6.7.3 向散热器注入发动机冷却液直到充满。
容量:3.1L
注意:不要用水代替冷却液。
提示:使用不恰当的冷却液可能会损害冷却系统。
使用专用冷却液或者同等品质的去离子乙二醇冷却液。4.6.7.4 用手轻摇散热器进出水软管使散热器内液面稳定。如果液面降低,加注冷却液。
4.6.7. 5安装散热器盖。
4.6.7. 6 向膨胀壶慢慢注入冷却液直到液面抵达“FULL”线。
4.6.7.7 启动发动机暖机,直到电子风扇工作。
a、在发动机温度上升的时候设置如下的环境
照此设置
手动空气调节系统
风扇速度—除停止之外的任意位置
温度—打到“ 温暖”
空调调节开关—停止
b、保持发动机以2000到2500rpm之间的速度暖机,直到电子风扇电机工作。
4.6.7.8 预热发动机时,摇晃散热器进出水管几次。
4.6.7.9 停止发动机直到冷却液温度降下来。
4.6.7.10 如果冷却液面低于“FULL”刻度,重复步骤4.6.7.1到步骤4.6.7.8直到液面到达“FULL”液面刻度。
4.6.7.11 再次检查膨胀壶内冷却液面,如果低于“FULL”刻度,加注冷却液。
4.6.8 冷却系统检查
警告:避免烫伤,在发动机和散热器完全冷却之前,不要打开散热器盖。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热的冷却液和水蒸气会从散热器里涌出来。4.6.8.1 加入冷却液,盖上散热器盖并连接一个散热器盖测试仪。
4.6.8.2 启动发动机暖机。
4.6.8.3 加压到137kpa,确保没有压力损失。
如果有压力损失,检查软管,散热器,水泵是否有泄漏。如果没有冷却液外泄漏,检查发动机机体。
4.6.8.4 加压不要超过177kpa。
4.6.9 安装水箱横梁右立柱
4.6.10 安装水箱横梁左立柱
4.6.11 安装前保险杠盖板4.6.11.1 用保护带敷在前保险杠的周围;
4.6.11.2 用扳手安装3个组合螺栓和一个子母扣;
4.6.11.3 安装2 个胶头螺栓和两个小子母扣;
4.6.11.4固定左右四个卡爪;第二节 拆除
一、拆除氧传感器
1、将氧传感器与支座分离
2、移除氧传感器
二、拆除前段排气管总成
1、松开螺栓,打开金属卡带
2、移除2个弹簧螺栓和碗形密封垫
3、移除吊耳1,取下前段排气管总成
三、拆除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移除吊耳2和吊耳3,取下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第三节 安装
1、安装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安装吊耳2、吊耳3和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2、安装前段排气管总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弹簧螺栓中弹簧自由长度。
最小自由长度:40.5 mm
如果长度不够,更换弹簧。第二节 拆除
一、拆除氧传感器
1、将氧传感器与支座分离
2、移除氧传感器
二、拆除前段排气管总成
1、松开螺栓,打开金属卡带
2、移除2个弹簧螺栓和碗形密封垫
3、移除吊耳1,取下前段排气管总成
三、拆除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移除吊耳2和吊耳3,取下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第三节 安装
1、安装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安装吊耳2、吊耳3和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2、安装前段排气管总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弹簧螺栓中弹簧自由长度。
最小自由长度:40.5 mm
如果长度不够,更换弹簧。第二节 拆除
一、拆除氧传感器
1、将氧传感器与支座分离
2、移除氧传感器
二、拆除前段排气管总成
1、松开螺栓,打开金属卡带
2、移除2个弹簧螺栓和碗形密封垫
3、移除吊耳1,取下前段排气管总成
三、拆除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移除吊耳2和吊耳3,取下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第三节 安装
1、安装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1)安装吊耳2、吊耳3和消声器带排气管总成。
2、安装前段排气管总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弹簧螺栓中弹簧自由长度。
最小自由长度:40.5 mm
如果长度不够,更换弹簧。测量转向盘转动力矩
1.2.2.7向右旋转转向盘90度,检查旋转时的转向力矩大小。用相同方法检查反方向转向力矩大小。
力矩:5.5 N*m
1.2.2.8使前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
1.2.2.9脱离电池负极电缆。
1.2.2.10安装安全气囊总成(标准型)或转向盘饰盖(基本型)电喇叭接插件。
1.2.2.11连接电池负极电缆。
1.2.2.12清除DTCS。
1.2.2.13检查安全气囊报警开关。
1.3预防
1.3.1使用转向管柱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3.1.1避免碰撞到转向管柱总成。如果将转向管柱总成掉落或者发生剧烈碰撞,更换新的转向管柱。
1.3.1.2当移动转向管柱总成时,不要拉扯线束。
1.4拆卸
1.4.1保持前轮直行状态
1.4.2从蓄电池负极断开整车电源
电源断开后等待90秒,确保安全气囊不在工作状态。
1.4.3拆除安全气囊总成(标准型)或转向盘饰盖(基本型)
拆除安全气囊及饰盖总成
1.4.3.1保持前车轮直行状态。
1.4.3.2用螺丝刀松开两侧的螺栓。
1.4.3.3如图所示,将转安全气囊总成(标准型)或转向盘饰盖(基本型)从转向盘中拉出,并用手支撑。
注意:在移动安全气囊总成(标准型)时,不要拉扯安全气囊线束保护装置。
1.4.3.4分离喇叭线束接插件。
1.4.3.5如图所示,分离安全气囊线束接插件。注意:当分离安全气囊线束接插件时,不要伤害到安全气囊线束保护装置。
1.4.3.6移走安全气囊总成(标准型)或转向盘饰盖(基本型)。1.4.4拆除转向盘本体总成
拆除转向盘本体总成
1.4.4.1拆除转向盘安装螺母,并在转向盘和转向轴上做标记。
1.4.4.2拆下转向盘。
1.4.5拆除万向节上防尘罩
拆除万向节上防尘罩
掀开地毯,将万向节上防尘罩从两个固定螺栓上取出。
1.4.6分离下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
拆除十字轴万向节
1.4.6.1如图示在下转向轴、万向节及小齿轮轴上做标记。
1.4.6.2拆下螺栓,并将下转向轴总成从小齿轮轴上分离。
1.4.7拆除转向管柱总成
拆开接插件
1.4.7.1分离两处接插件。1.4.8.1如图中所示做下标记。
1.4.8.2拆除螺栓,并将下转向轴从转向管柱总成中分离出来。
1.5安装
1.5.1安装下转向轴1.5.1.1把下转向管柱和上转向管柱上所做的标记对准。
1.5.1.2用螺栓把下转向管柱和上转向管柱连接好。2.2检查
2.2.1动力转向器油量的检查
2.2.1.1将车停在平坦的地方,起动发动机之后,反复原地转向数次,将油温提高到50~60℃。
2.2.1.2在发动机运转状态,将转向盘左右满舵旋转数次。
2.2.1.3转向贮油罐内的液体不允许有起泡、絮状沉淀物等存在。
2.2.1.4在发动机停机状态,检查液位与发动机运转时是否相同。液位变化超过5mm时要排气。
2.2.2动力转向油液的更换
如果动力转向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拆检,就应更换动力转向液;若发现油液变质,也应及时更换动力转向液。其步骤如下:
2.2.2.1将前轮用千斤顶顶起或者整车用举升机举起。
2.2.2.2卸下回油软管与转向储液罐的连接。将塑料管接到回油软管上,用适当容器接油液。油液不能溅到车身或零部件上,如果不小心溅上应立即擦干净。
2.2.2.3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同时反复满舵旋转转向盘,排出油液;断续启动数次发动机,确认油液排干。
2.2.2.4连接回油软管,用夹子固定。
2.2.2.5将指定油液装到动力转向器贮油罐的最大和最小刻度线之间。
油液:ATF DEXRON Ⅲ
2.2.2.6怠速下左右满舵转动方向盘数次,以排除转向系统中的空气。
2.2.2.7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可以加注规定的转向油,使油位升至储液罐上限。
2.2.3动力转向系统的排气
2.2.3.1用千斤顶将前轮顶起。
2.2.3.2断续启动发动机数次,同时左右满舵旋转方向盘5~8次,使油温升高,然后将方向盘放在直行状态,记录储液罐中液面高度。
2.2.3.3使发动机熄火后,停止3~5分钟,再次记录储液罐中液面的高度,并与(2)中液面高度比较,若两次差值在5mm以下,而且油液中无气泡或乳化现象,说明系统内空气已排净。否则,仍需重复2.2.3.2、2.2.3.3步骤,直至空气被排净为止。
2.2.3.4检查液位,根据需要可向储液罐中加注油液至规定油位。
2.2.3.5注意事项
2.2.3.5.1在排气中,液体要位于转向储液罐的最小位置以上,否则要补充液体。
2.2.3.5.2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进行排气,空气就会微粒化,溶于液体中,所以必须一边起动发动机,一边排气。
2.2.3.5.3发动机停机后,液位急剧上升,是排气不彻底。
2.2.3.5.4如果系统排气不够彻底,会产生来自泵的震动声和从流量控制阀传来的异常声音,会影响油泵及其他部件的寿命。2.3.1.1松开回油软管及吸油管与储液壶连接的卡箍A和卡箍B,将油管从储液壶的进出油口中拔出,排净储液壶和油管中的转向油。
2.3.1.2拆下储液壶安装螺栓,取下储液壶。
2.3.2拆卸吸油管,分离高压油管与转向泵2.4.4.1将储液壶用螺栓安装在车身上。
力矩:13 N*m
2.4.4.2把回油软管及吸油管分别套在储液壶的进出油口,卡紧卡箍A和卡箍B。
2.5转向泵的拆卸
分离转向油管后(方法参照“转向油管的拆卸”),拆卸转向泵2.7转向器的拆卸
2.7.1保持前轮直行状态
2.7.2从蓄电池负极断开整车电源
2.7.3拆除万向节上防尘罩
拆除万向节上防尘罩
掀开地毯,将万向节上防尘罩从两个固定螺栓上取出。
2.7.4分离下转向轴十字轴万向节
拆除十字轴万向节
2.7.4.1如图示在万向节及小齿轮轴上做标记。
2.7.4.2拆下螺栓,并将下转向轴总成从小齿轮轴上分离。
2.7.5拆除万向节下防尘罩总成
拆除万向节下防尘罩
按住卡子A,使下防尘罩从转向管柱安装孔中分离。
注意:不要破坏卡子B
2.7.6分离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球销总成
断开横拉杆外部接头
2.7.6.1拆卸开口销和开槽螺母。
2.7.6.2从转向节上分离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球销。不要破坏转向节。
不要破坏球销防尘罩。
2.7.7待前副车架拆下(方法参照“副车架的拆卸”),拆除转向油管之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方法参照“转向油管的拆卸”),拆卸转向器总成不要破坏转向节。
不要破坏球销防尘罩。
2.7.7待前副车架拆下(方法参照“副车架的拆卸”),拆除转向油管之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方法参照“转向油管的拆卸”),拆卸转向器总成拆卸转向器
2.7.7.2拆掉2个安装螺栓和螺母,把转向器总成从前副车架上拆下来。
2.8检查
2.8.1检查左侧外部接头球销
检查外部接头球销
2.8.1.1侧外部接头球销在虎钳中,两侧各夹住一片铝板。
注意:
不要夹紧过度
2.8.1.2在全螺纹螺栓上安装螺母套筒。
2.8.1.3前后摇动球头销5次以上。
2.8.1.4在螺母上安装力矩扳手,以每次3到5秒的频率转动球头销,记录第5次转动的力矩数值。
力矩:2.0 N*m
如果转动力矩超出制定的范围,更换一个横拉杆末端总成重新安装。
2.8.2检查右侧外部接头球销
提示:使用与左侧相同的拆卸步骤
2.8.3检查预加载荷
检查预加载荷
使用专用工具,检查预加载荷
标准的预加载荷(扭动):0.6~1.2 N*m
注意:
检查齿条中间位置附近的力矩
如果预加载荷超出制定的范围,更换一个转向器总成重新安装
2.8.4检查转向器总成拆卸转向器
2.7.7.2拆掉2个安装螺栓和螺母,把转向器总成从前副车架上拆下来。
2.8检查
2.8.1检查左侧外部接头球销
检查外部接头球销
2.8.1.1侧外部接头球销在虎钳中,两侧各夹住一片铝板。
注意:
不要夹紧过度
2.8.1.2在全螺纹螺栓上安装螺母套筒。
2.8.1.3前后摇动球头销5次以上。
2.8.1.4在螺母上安装力矩扳手,以每次3到5秒的频率转动球头销,记录第5次转动的力矩数值。
力矩:2.0 N*m
如果转动力矩超出制定的范围,更换一个横拉杆末端总成重新安装。
2.8.2检查右侧外部接头球销
提示:使用与左侧相同的拆卸步骤
2.8.3检查预加载荷
检查预加载荷
使用专用工具,检查预加载荷
标准的预加载荷(扭动):0.6~1.2 N*m
注意:
检查齿条中间位置附近的力矩
如果预加载荷超出制定的范围,更换一个转向器总成重新安装
2.8.4检查转向器总成注意:
不要夹紧过度
2.8.1.2在全螺纹螺栓上安装螺母套筒。
2.8.1.3前后摇动球头销5次以上。
2.8.1.4在螺母上安装力矩扳手,以每次3到5秒的频率转动球头销,记录第5次转动的力矩数值。
力矩:2.0 N*m
如果转动力矩超出制定的范围,更换一个横拉杆末端总成重新安装。
2.8.2检查右侧外部接头球销
提示:使用与左侧相同的拆卸步骤
2.8.3检查预加载荷2.9.1固定转向器总成
使用保护带包装好的专用工具,保护在虎钳中的转向器。
转向系统 F0 轿车维修手册
17
提示:必要时,多次拆卸重新安装专用工具。
拆卸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
2.9.2拆卸左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总成
2.9.2.1在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和转向横拉杆做上标记。
2.9.2.2拆卸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和锁紧螺母。
2.9.3拆卸右转向横拉杆外部接头总成
提示:采用和左端相同的拆卸步骤。
2.9.4拆卸防尘罩
2.9.4.1使用老虎钳拆卸拉杆两侧的单耳无级卡箍
2.9.4.2拆卸转向器壳体两端的钢带型弹性卡箍
拆卸防尘罩卡箍
注意:不要破坏左侧齿条防尘罩。
2.9.4.3拆卸齿条两端的防尘罩
2.9.5转向横拉杆
拆卸左侧横拉杆
2.9.5.1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左侧横拉杆总成。
注意:
使用专用工具时方向应正确,像图例所示。
转向齿条应保持良好。2.10.1安装转向器壳体安装衬套
使用专用工具,安装4个壳体安装衬套。
2.10.2安装横拉杆总成
涂抹锂基油脂
2.10.2.1在左右侧横拉杆球销上涂上锂基油脂。
安装右侧横拉杆
2.10.2.2使用专用工具,夹持左侧转向齿条,安装右侧横拉杆。
力矩:
不使用专用工具,60 N*m
使用专用工具,43 N*m
注意:
使用力矩扳手杠杆力臂长度为345mm
正确地方向使用专用工具,像图例所示
转向齿条保持安全
2.10.2.3使用专用工具,安装左侧横拉杆。
力矩:
不使用专用工具,60 N*m2.10.3.1给齿条防尘罩小口内侧涂上硅油脂。
2.10.3.2把齿条防尘罩安装到转向器壳体的凹槽内。
注意:
不要旋转齿条防尘罩
2.10.3.3在两侧的防尘罩上各安装一个新的钢带型弹性卡箍。转动缩紧螺母和横拉杆外部接头总成,使标记线重合,并预紧缩紧螺母。
提示:
在调整标记线重合后再完全拧紧缩紧螺母。
2.10.5安装右侧横拉杆末端总成
提示:
使用和左侧相同的安装步骤。
2.11安装
2.11.1安装转向器总成卡子B卡在车身上,用卡子A把防尘罩安装在车身上
注意:
防尘罩的金属支撑应和前护板配合良好
2.11.3连接横拉杆外部接头 连接横拉杆外部接头
将外部接头插入转向节中,拧上开槽螺母和新的开口销。2.11.5安装万向节防尘罩
安装万向节上防尘罩
将万向节上防尘罩固定在车身的两螺栓上。
2.11.6加注转向油液
待液压转向系统装配连接完成后,在储液壶中加入ATF DEXRON Ⅲ转向油液,左右转动转向盘至极限,排除系统内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