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供油系统是无回油供油系统。燃油泵安装在燃油箱
中,与燃油泵液位传感器为一个总成。发动机控制
模块通过控制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燃油泵的工作。燃
油泵工作后将向喷油器油轨供给规定压力的燃油。
燃油系统在燃油泵不工作后仍保持一定压力,以保
证发动机的下一次正常起动。燃油供给系统的部件
有燃油泵,油管,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油轨,
燃油泵继电器。
部件说明
燃油泵
燃油泵安装在燃油箱内,与油量传感器为一体。通
过塑料锁止环来安装,通过橡胶垫圈来密封。一般检查
通用设备
警告:汽油或汽油蒸发气体高度易燃,为避免
火灾或爆炸危险,请远离火源,禁止操作人员
在执行本程序时使用移动电话。排出的汽油切
勿使用敞口容器排放或存放,在执行本程序前
请在附近准备一个干式化学灭火器。
燃油系统压力测试
警告:燃油管路的溢流以及燃油系统的渗漏都
是非常危险的。 燃油会着火,从而引至严重的
伤害和损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发动机停
止运转的时候执行下述检查。
1. 拆下燃油泵继电器,起动发动机运转直至发动
机熄火。
2. 安装燃油泵继电器。
3.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4. 将燃油压力表连接到燃油管路中。
警告:在燃油压力表与燃油分配管接头周围包
一块清洁布,这样可以吸附连接燃油压力表时
泄漏的燃油,以减小起火和伤人的危险。当完
成测试后,将清洁布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在拆
卸油管前先清洁油管接头。
5.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6. 连接诊断仪到诊断接头。
7.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的位置。
8. 操作诊断仪进入发动机菜单的主动测试功能,
选择“ 燃油泵继电器” 使燃油泵运转,保持燃
油泵运转10 S。
9. 测量燃油管路压力。
标准燃油压力为:300 kPa
10. 使燃油泵停止运转。
11. 5 min 后测量燃油的保持压力。
标准燃油保持压力为:180 kPa
12. 从燃油系统中拆下燃油压力测试仪。
13. 恢复燃油管路连接,检查燃油管路连接可靠。
故障现象诊断与测试
通用设备
检查与确认
1. 确认顾客的问题。
2. 目视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或电气损坏的痕
迹。
外观检查表
3. 如果所观察或提出的问题明显且已经发现原
因,则在进行下一个步骤之前,必须先将该原故障症状表
如果故障发生但ECM 内未存贮故障诊断代码(DTC),并且无法在基本检查中确认故障原因,则应根据下
表列出的顺序进行故障诊断及排除。
症状可能原因措施
燃油泵不工作
• 燃油泵继电器
• 燃油泵
• 回路
•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
• 燃油泵不工作诊断流程
燃油系统压力低
• 燃油泵
• 管路泄漏
• 更换燃油泵
• 维修燃油管路
燃油系统保持压力低
• 燃油泵
• 燃油管路渗漏
• 更换燃油泵
• 维修燃油管路
燃油系统压力高
• 燃油管路堵塞
• 燃油压力调节器
• 维修燃油管路
• 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
燃油味重
• 加油口盖
• 燃油滤清器
• 油箱通气孔
• 排污电磁阀
• 碳罐
• 燃油系统泄漏
• 燃油压力
• 燃油味重诊断流程
行驶中喘震
•MAF 传感器、TP 传感器、油
• 不正确的A/C 系统操作
• 来自CMP 传感器的信号不稳定或无
信号
• 进气系统部件存在漏气
• 清污电磁阀故障
• 来自CKP 传感器的不稳定信号
• 真空漏泄
• 燃油质量低劣
• 主继电器及燃油泵继电器间歇故障
• 节气阀体故障
• 发动机过热
• 火花塞故障
• 点火正时
• 排气系统限制
• 燃油压力不够
• 燃油泵机械故障
• 喷油器
•TP 传感器的不稳定信号故障症状表
如果故障发生但ECM 内未存贮故障诊断代码(DTC),并且无法在基本检查中确认故障原因,则应根据下
表列出的顺序进行故障诊断及排除。
症状可能原因措施
燃油泵不工作
• 燃油泵继电器
• 燃油泵
• 回路
•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
• 燃油泵不工作诊断流程
燃油系统压力低
• 燃油泵
• 管路泄漏
• 更换燃油泵
• 维修燃油管路
燃油系统保持压力低
• 燃油泵
• 燃油管路渗漏
• 更换燃油泵
• 维修燃油管路
燃油系统压力高
• 燃油管路堵塞
• 燃油压力调节器
• 维修燃油管路
• 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
燃油味重
• 加油口盖
• 燃油滤清器
• 油箱通气孔
• 排污电磁阀
• 碳罐
• 燃油系统泄漏
• 燃油压力
• 燃油味重诊断流程
行驶中喘震
•MAF 传感器、TP 传感器、油
• 不正确的A/C 系统操作
• 来自CMP 传感器的信号不稳定或无
信号
• 进气系统部件存在漏气
• 清污电磁阀故障
• 来自CKP 传感器的不稳定信号
• 真空漏泄
• 燃油质量低劣
• 主继电器及燃油泵继电器间歇故障
• 节气阀体故障
• 发动机过热
• 火花塞故障
• 点火正时
• 排气系统限制
• 燃油压力不够
• 燃油泵机械故障
• 喷油器
•TP 传感器的不稳定信号5. 检查燃油泵继电器线路
A. 拆卸燃油泵继电器。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FF” 位置,测量以下线路电阻。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19 号
端子至室内电器中心线束接头P01 的92
号端子线路。5. 检查燃油泵继电器线路
A. 拆卸燃油泵继电器。
B. 转动点火开关至“OFF” 位置,测量以下线路电阻。
• 发动机舱电器中心线束接头C10 的19 号
端子至室内电器中心线束接头P01 的92
号端子线路。A. 转动点火开关至"LOCK" 位置。
B. 断开ECM 线束接头E01a。
C. 转动点火开关至"ON" 位置,检查16 号、17 号、8
号、51 号端子电源供给是否正常。
D. 转动点火开关至"LOCK" 位置,检查5 号、43 号、
48 号端子接地是否正常。燃油味重诊断流程
警告:以下故障检修流程图包含了对燃油系统的诊断和维修程序。 在维修燃油系统前,请阅读以下警
告事项:燃油蒸汽很危险。 它很容易着火,从而引至严重的伤害和损坏。 请始终使燃油远离火。
注意:如果不进行清洁就断开/ 连接快速释放连接器,可能会损坏燃油管和快速释放连接器。 在断开
连接之前,一定要把快速释放连接器的接头部位清洁干净,并确保无异物。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一般检查
A. 目测检查喷油器、O 型密封圈和燃油管路是否出现
漏油现象。
B. 检查燃油滤清器封装处是否有渗漏,滤清器管路连
接是否可靠无泄漏。
C. 检查加油口盖正常装配后O 型密封圈未与加油管总
成唇口贴合。燃油味重诊断流程
警告:以下故障检修流程图包含了对燃油系统的诊断和维修程序。 在维修燃油系统前,请阅读以下警
告事项:燃油蒸汽很危险。 它很容易着火,从而引至严重的伤害和损坏。 请始终使燃油远离火。
注意:如果不进行清洁就断开/ 连接快速释放连接器,可能会损坏燃油管和快速释放连接器。 在断开
连接之前,一定要把快速释放连接器的接头部位清洁干净,并确保无异物。
测试条件细节/ 结果/ 措施
1. 一般检查
A. 目测检查喷油器、O 型密封圈和燃油管路是否出现
漏油现象。
B. 检查燃油滤清器封装处是否有渗漏,滤清器管路连
接是否可靠无泄漏。
C. 检查加油口盖正常装配后O 型密封圈未与加油管总
成唇口贴合。分解与组装
燃油泵
分解
组装
1. 组装顺序与分解顺序相反。
注意:本油泵支架除了液位传感器浮子杆组件
之外,其余部分不可单独拆解。
1. 将液位传感器的两个卡扣往里按。
2. 断开燃油泵液位传感器线束接头。
3. 往上小心移动液位传感器和浮子杆组件拆卸与安装
燃油泵总成
拆卸
警告:该流程中包含有燃油的处理。随时注意
是否有燃油溢出并注意燃油处理的注意事项。
否则可能引起人身伤害。
警告: 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卸放燃油压力。
参考:燃油压力卸放程序(3.1.7 燃油供应和控
制,一般程序)。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3. 翻起后排左侧座椅座垫。
4. 移开燃油泵防尘板。6. 断开燃油泵进、回油管接头。
7. 拆卸燃油泵法兰压盘固定螺栓。燃油滤清器
拆卸
警告: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卸放燃油压力。
参考:燃油压力卸放程序(3.1.7 燃油供应和控
制,一般程序)。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3. 举升车辆。
参考:举升车辆(1.1.3 牵引与举升)。
4. 从燃油滤清器上拆下滤清器进油管和油轨进油
管。6. 取下燃油滤清器。
1.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注意: 注意燃油流向指示箭头。燃油箱
通用设备
拆卸
平板千斤顶
警告:该流程中包含有燃油的处理。随时注意
是否有燃油溢出并注意燃油处理的注意事项。
否则可能引起人身伤害。
警告: 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2. 将燃油箱排空。
3. 举升车辆。
参考:举升车辆(1.1.3 牵引与举升)。
4. 拆下燃油箱加油管、通气管。5. 拆下尼龙管接头。
6.
警告:在燃油箱底部用合适的材料支持以防损
伤。
使用平板千斤顶支撑燃油箱。9. 拆下燃油泵燃油管路和线束接头。
10. 缓慢降下平板千斤顶取下燃油箱。燃油泵到燃油滤清器间的管路
拆卸
安装
1.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警告: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卸放燃油压力。
参考:燃油压力卸放程序(3.1.7 燃油供应和控
制,一般程序)。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3. 举升车辆。
参考:(1.1.3 牵引与举升)。
4. 断开燃油滤清器的进油管。燃油滤清器到油轨间的油路
拆卸
警告: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卸放燃油压力。
参考:燃油压力卸放程序(3.1.7 燃油供应和控
制,一般程序)。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3. 举升车辆。
参考:举升车辆(1.1.3 牵引与举升)。
4. 将燃油供油管路从油轨进油管上拆下。
5. 从固定夹上取下燃油供油管路。7. 将供油管从燃油滤清器上拆下。
8. 拆卸燃油箱总成。
参考:燃油箱(3.1.7 燃油系统,拆卸与安装)。
9. 分别取下各段供油管。
警告:在进行有关燃油部件的操作时,切忌任
何形式的明火。操作中产生的高易燃性混合气
可能会被点燃。操作不当会引起人身伤害事
故。
1. 卸放燃油压力。
参考:燃油压力卸放程序(3.1.7 燃油供应和控
制,一般程序)。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
参考:蓄电池的检查(3.1.10 充电系统, 一般检
查)。
3. 举升车辆。
参考:举升车辆(1.1.3 牵引与举升)。
4. 从燃油滤清器上断开供油管路。5. 将回油管从燃油滤清器上断开。
6. 拆卸活性碳罐。
参考:活性碳罐(3.1.11 排放控制系统, 拆卸与
安装)。
7. 降下车辆。
8. 翻起后排左侧座椅座垫。
9. 移开燃油泵防尘板。
10. 断开燃油泵线束接头。
11. 将回油管从燃油泵上断开。
12. 取出回油管。说明与操作
系统概述
发动机采用DLI 无分电器双缸同时点火系统, 1 ~
4 缸及2 ~ 3 缸分别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系统部件
主要由ECM、两个点火线圈、高压阻尼线、火花
塞、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爆震传
感器等组成。
当ECM 控制点火线圈开始点火,两个气缸同时点
火,此时两个气缸一个处于压缩行程一个处于排气
行程。处于排气行程的气缸由于气缸压力低、温度
高、只需要极少能量就可以击穿火花塞间隙。处于
压缩行程的气缸由于气缸压力高,可燃混合气密度
大,温度较低,需要较大的能量才能击穿火花塞间
隙。两缸同时点火绝大多数点火能量消耗在处于压
缩行程的气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