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采用了涡轮增压器、中冷器,废气再循环系统、高压共轨的供油方式和缸内直喷技术。
2、发动机号
2.1、发动机号位置、概述
采用了涡轮增压器、中冷器,废气再循环系统、高压共轨的供油方式和缸内直喷技术。
SQR481A—发动机型号(SQR 为企业编号;4 表示为4 缸;81 表示缸径为81mm);
AF6M03361—发动机出厂编号(A 为发动机的特征代码,表示为涡轮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F 为电喷
系统生产厂家,表示博世电喷系统;6 为年份字码,表示06 年生产;M 为月份代号,表示12 月生产;
03361 为当月产量中的顺序号)。、气缸压力检测
2.1、工具
气缸压力表、一套常用开口扳手、容器
2.2、检测步骤
2.2.1、拆卸4 个喷嘴的线插;
2.2.2、用13和14的开口扳手拆卸油泵至油
轨的高压油管连接处的螺母,用17#开口扳手
拆卸油泵高压油管接往油轨处的螺母后,取下
油管,用软油管一头接到油泵泵油出口,另一
头接到洁净的容器内;2.2.4、用10、工具
螺旋测微器
3.1.1.2、步骤
3.1.1.2.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气门杆直径;
3.1.1.2.1、测量点如图所示:距气门底部26、
52、78mm 处测量。套筒拆卸1 缸的喷嘴夹子上的螺
3.1.3、气门接触带宽检测
3.1.3.1、工具
游标卡尺
3.1.3.2、步骤
3.1.3.2.1、在气门配合面涂上薄薄的红铅粉,
气门不要旋转,轻轻把气门压进气门座圈。
3.1.3.2.2、取下气门,检查配合及配合带宽:
用游标卡尺测量接触带的宽度,且接触位置应
在斜面的中央。3.1.4、气门顶部厚度检测
3.1.4.1、工具
游标卡尺
3.1.4.2、步骤
3.1.4.2.1、取下气门。
3.1.4.2.2、用游标卡尺测量厚度。3.1.5、气门杆的凸出量检测
3.1.5.1、工具
游标卡尺
3.1.5.2、步骤
3.1.5.2.1、取下气门弹簧。
3.1.5.2.2、气门安装到位。
3.1.5.2.3、用游标卡尺测量从气门弹簧座面处
的凸出量。
3.1.5.3、数据标准值
41.5mm。
3.2、气门弹簧检测
3.2.1、自由长度检测
3.2.1.1、工具
游标卡尺
3.2.1.2、步骤
3.2.1.2.1、取下弹簧。
3.2.1.2.2、用游标卡尺测量弹簧自由长度;测
量过程中,应该保持弹簧不被压缩。3.3.3、轴向间隙检测
3.3.3.1、工具
百分表、平头螺丝刀
3.3.3.2、步骤
3.3.3.2.1、把凸轮轴和上瓦框架安装好。
3.3.3.2.2、安装固定好百分表,探头顶住凸轮
轴端面。
3.3.3.2.3、用平头螺丝刀左右撬动凸轮轴,读
取百分表数值。5.1、平面度检测
5.1.1、工具
直尺(钢)、塞规
5.1.2、步骤
5.1.2.1、搁置缸体,使得上平面朝上。
5.1.2.2、清洁上平面。
5.1.2.3、把直尺(钢)放置在上平面上,用塞
规按图示的A,C,D,E,F,G 的线路测量。
5.1.3、数据标准值
0.04mm(平面度)。
注:缸体上平面不允许磨。5.2.2、圆柱度检测
5.2.2.1、工具
量缸表
5.2.2.2、步骤
5.2.2.2.1、放置缸体,使得缸套垂直地面。
5.2.2.2.2、用量缸表分别测量图示三个平面的
每个平面A 向和B 向的缸径;测量过程中,应
正确读取缸径值。6.1.2.1、工具
塑料间隙规
6.1.2.2、步骤
6.1.2.2.1、将轴颈和轴瓦清理干净。
6.1.2.2.2、安装曲轴。
6.1.2.2.3、将塑料间隙规切成与轴承宽度相同
的长度,然后放在曲轴轴颈上,使其与轴中心
线平行。
6.1.2.2.4、小心的安装主轴承盖,并按规定力
矩拧紧螺栓。
6.1.2.2.5、小心的拆下主轴承盖。
6.1.2.2.6、用塑料间隙规包装袋上的量尺,测
量被压扁的塑料线最宽部位的宽度,得出间隙
值。6.1.6、连杆轴颈直径检测
6.1.6.1、工具
螺旋测微器、V 形块
6.1.6.2、步骤
6.1.6.2.1、把曲轴放置在V 形块上。
6.1.6.2.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曲轴连杆轴颈同
一个平面的相互垂直A 向、B 向的直径;取2 个
值的平均值。6.2.1、连杆瓦径向间隙检测
6.2.1.1、工具
塑料间隙轨
6.2.1.2、步骤
6.2.1.2.1、清洁连杆轴颈、连杆瓦。
6.2.1.2.2、将间隙规放在轴颈上,扣上轴瓦,
按规定的力矩拧紧螺栓;不要转动曲轴。
6.2.1.2.3、松开连杆螺栓,卸下瓦盖,,用间
隙规包装袋上的量尺测量被压扁的间隙规的最
宽的部分的宽度,得出间隙值。(13)、用手拨下空气滤清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
夹子;
(14)、取下空气滤清器上盖;
(15)、用10的套筒拆卸空气滤清器下盖与车
身相连的2 个螺栓;19)、取下蓄电池线束与前仓继电器盒连接的
接头;
(20)、用10的套筒拆卸蓄电池线束与变速器
壳体相连的螺栓;
(21)、拆卸倒车开关线插;24)、拆卸油泵上的线插;
(25)、拆卸水温传感器线插;24)、拆卸油泵上的线插;
(25)、拆卸水温传感器线插;(32)、用手拔下可变涡流执行器线插;
(33)、在车下,拔下机油压力开关的线插;、用钳子移动膨胀水壶上部的2 个水管
上的卡箍,并拆卸这2 个水管;
(37)、小心移开膨胀水壶后,用8套筒拆卸
膨胀水壶下方的发动机线束的搭铁点的螺栓;、用钳子移动膨胀水壶上部的2 个水管
上的卡箍,并拆卸这2 个水管;
(37)、小心移开膨胀水壶后,用8套筒拆卸
膨胀水壶下方的发动机线束的搭铁点的螺栓;、前格栅与车身有4 个螺栓相连,用10#
套筒拆卸这些螺栓;
(43)、取下前格栅后,可用8套筒方便的拆
卸中冷器出口处的压力传感器的固定螺栓,并
拔下线插;
栓,小心拔下1 缸喷嘴;
2.2.5、把气缸压力表接到1 缸的喷嘴孔内,点
火钥匙转动起动位5 秒,读取气缸压力表的数值。
注:其它缸的压力测试,与1 缸的类似。(45)、换档杆与变速器有2 根拉线相连;在
拉线与变速器相连处,用尖嘴钳拆卸卡箍后,
卸下拉线;(47)、从中冷器出来的进气软管与涡流执行
器处的进气管的连接处有一卡箍,用钳子移
动后,拆卸进气软管;
(48)、中冷器出口处与软气管连接处有一卡箍,
用钳子移动后,拆卸软管;(50)、用钳子移动散热器上部至节温器的水
管处的卡箍,拆卸该水管(注意:冷却液会流
淌出来,注意在车下放置容器);
(51)、散热器下部的软水管连往水泵,在与
通往水泵的硬水管处有一卡箍,用钳子移动该
卡箍后,拆卸软水管;(54)、散热器下部有水管,用钳子移动水管
上的卡箍,拆卸该水管(注意:冷却液会流淌
出来,注意在车下放置容器);(56)、用内六角扳手拆卸空调压缩机上的固定
2 根制冷剂管的螺栓后,拆卸这2 根管子(注
意:用胶带及时密封空调压缩机和管子的出口,
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
(57)、用扳手拆卸图示连接空调压缩机进气
低压管处的螺母后,取下通往空调压缩机进气
侧的管子;(59)、用扳手旋松固定油管的螺栓后,取下
油管(注意:有转向油液流出,应在下方放置
容器);
(60)、预催化器和排气管连接处有2 个螺母,
用16的套筒拆卸这些螺母;(62)、中冷器进气处有软管进气管,用卡箍
紧固;用十字起旋松该卡箍后,拔下软管;
(63)、用十字起旋松图示的卡箍后,取下黑
色的进气软管;(73)、用钳子松开油泵上进油管和回油管
的卡箍;
(74)、从油泵上取下这些油管;(73)、用钳子松开油泵上进油管和回油管
的卡箍;
(74)、从油泵上取下这些油管;2.5、安装步骤
安装的步骤请参考拆卸步骤反序进行。3.4、拆卸和安装步骤
3.4.1、真空系统的拆卸和安装
3.4.1.1 拆卸
3.4.1.1.1、用卡箍钳取下接往真空泵的软管上的卡箍,用手拔下接往真空泵的真空软管。3.4.1.1.4、用手拔下进气体管上接往真空电磁阀的
真空软管。
3.4.1.1.5、用手拔下接在增压执行器真空阀、EGR
冷却器真空阀、EGR 真空阀上的真空软管。3.4.1.1.7、拔下3 个电磁阀上的线插。
3.4.1.1.8、用10#套筒将安装3 个电磁阀
(增压执行器电磁阀、EGR 冷却器电磁阀、
EGR 电磁阀)支架的2 个螺栓拆卸下,连
同支架把3 个电磁阀取下。3.4.2、冷却系统水管的拆卸和安装
3.4.2.1、拆卸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节温器(座)、冷却水管总成、冷却水管总成II、机油冷却
进水软管、机油冷却出水软管、小循环管和除气软管I 等。3.4.2.1.2、从水泵进水口处,把冷却水管总成拆卸
下来。
3.4.2.1.3、机油冷却进水管安装在节温器出口和机油冷却器进水口上,用卡箍钳把弹性卡箍移开,拆
下机油冷却进水管。
3.4.2.1.4、机油冷却出水管一端用弹性卡箍固定到机油冷却器出水口上,另一端用弹性卡箍固定到冷
却水管总成支管上,用卡箍钳把弹性卡箍移开,拆下机油冷却出水管。
3.4.2.1.5、小循环软管用2 个弹性卡箍分别固定到调温器座出口和冷却水管总成小循环支管上,用卡
箍钳把弹性卡箍移开,拆下小循环软管。
3.4.2.1.6、弹性卡箍将除气软管I 的一端固定在冷却水管总成II 上,另一端用弹性卡箍固定在节温器
座的相应位置,用卡箍钳把弹性卡箍移开,拆下除气软管I。拆卸。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25Nm。
3.4.4.1.3、高压油泵的拆卸
a、拆卸进油口和回油口处的油管。
b、用10#套筒把固定油泵的3 个螺栓(M8x40)
拆卸下来,取下油泵。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35Nm。
c、传动齿轮一般不拆卸,若需拆卸,用13#套
筒拆卸。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75Nm。
注:安装高压油泵时,油泵上的齿轮记号与进
气凸轮轴上的齿轮记号对齐。3.4.5、排气系统(含:EGR、涡轮增压系统)的拆卸和安装
3.4.5.1、拆卸
3.4.5.1.1、隔热罩和EGR 阀的拆卸
a、EGR 阀与连接管1 通过2 个内六角螺栓固
定连接,EGR 阀与连接管2 通过2 个内六角螺
栓固定连接,用内六角扳手拆卸后,取下EGR
阀。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25+5Nm。
b、隔热罩用3 个六角法兰面螺栓固定到排气
歧管和预催化器上,拆卸这些螺栓。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25+5Nm。
3.4.5.1.2、预催化器、增压器支架的拆卸
a、增压器支架上与预催化器相连的地方,
用2 个六角法兰面螺栓固定,拆卸这2 个螺栓
。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30Nm。
b、预催化器垫上垫片后安装在增压器上,
用三个螺母固定,拆卸这3 个螺栓。
注:安装时,拧紧力矩为45Nm。
c、增压器支架靠近增压器的一端装到增
压器上,用2 个六角法兰面螺栓固定,拆卸这
2 个螺栓。a、连接管3,用管夹和EGR 冷却器连接,用10#套筒,拆卸管夹螺栓,松开连接管3 与EGR 冷却器的连
接。b、用梅花起子和钳子拆卸涡轮增压器上的进
气管和出气管处的卡箍和卡环后,取下气管c、缸体上的弯头水管一般不需拆卸。
注:若拆卸后,装上时需涂上密封胶乐泰648,
然后敲入缸体。b、进气歧管上的支架用2 个螺栓分别固定在缸
体和进气歧管上,拆卸这2 个螺栓后,取下支
架。
c、进气歧管总成与缸体之间连接的固定是通
过9 个螺母实现的,用13套筒拆卸,取下进
气歧管总成和垫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