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欢迎你使用在线客服,你需要的资料在《畅易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是有的,请直接登陆查询!查询方法:比亚迪 -> F0 - >2012 年份 -> 变速器.
该维修资料纲要如下(详细请登陆《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查阅):
注意:将变速箱放到两个厚度足够的木块上,以免变速箱碰到地面造成损伤。
1.1 拆除发动机转速传感器(7)及螺栓(6)1.11 拆除螺栓组件(17)、取下支架3(15),拆除拉索支架螺栓(20)、拉索支架式垫片(19),取下拉索支架(16)。3.1 依次拆下前箱体端面的5个合箱螺栓(1)。
3.2 交叉拆除后箱体上的8个合箱螺栓(2),取下变速箱后箱体(3)。
3.3 取出倒档空转齿轮轴(4)和倒档空转齿轮(5)。
3.4 拆除2个螺栓(6),取下倒档轴拨叉组件(7)。
3.5 取出主轴组件(8)、副轴组件(9)、换档
机构(10)。
3.6 取出差速器组件(11)第四节 箱体组件分解图 4.1 将后箱体倒置,取下排油槽板(1)。
4.2 从前箱体取下磁铁(2)。
4.3 用专用工具拆除前箱体主轴油封(3)。
4.4 用专用工具(A)拆除前箱体中间轴位置的锥轴承外圈(4)。
4.5 从箱体里取出机油导向板(5)。
4.6 用专用工具拆除油封弹簧(6)。
4.7 用专用工具(B)取下后箱体差速器油封。第四节 箱体组件分解图 4.1 将后箱体倒置,取下排油槽板(1)。
4.2 从前箱体取下磁铁(2)。
4.3 用专用工具拆除前箱体主轴油封(3)。
4.4 用专用工具(A)拆除前箱体中间轴位置的锥轴承外圈(4)。
4.5 从箱体里取出机油导向板(5)。
4.6 用专用工具拆除油封弹簧(6)。
4.7 用专用工具(B)取下后箱体差速器油封。4.10 从后箱体取出主轴调整垫片(9)。
4.11 用专用工具(D)从后箱体中间轴处取出锥轴承外圈(10)。
4.12 从后箱体内取出副轴调整垫片(11)。4.10 从后箱体取出主轴调整垫片(9)。
4.11 用专用工具(D)从后箱体中间轴处取出锥轴承外圈(10)。
4.12 从后箱体内取出副轴调整垫片(11)。7.1 用拉马加专用辅助工具将差速器左右轴承(1)拆下。
注:轴承受力点必须是轴承内圈。
7.2 把车速传感器主动齿轮(2)取下。
7.3 使用扳手将6个差速器螺栓(3)拆下。
7.4 用橡胶锤轻轻敲打差速器从动齿轮将其取下。
7.5 用专用工具将行星齿轮轴上的圆柱销(4)拆下。
7.6 依次取出行星齿轮轴(5)、行星齿轮(6)、半轴齿轮(7)、行星齿轮调整垫片(8)和半轴齿轮调整垫片(9)。第二部分 装配及检测
第一节 手动换档总成组装
注意:重新组装前,检查轴承转动是否灵活,内外圈是否有磨损痕迹。若出现转动不灵活,转动噪音大及内外圈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新轴承装配;凡拆下的旧油封均需要更换。1.1 在选档轴油封(1)内外圈涂抹适当润滑脂,使用专用工具装入换档臂盖内。
1.2 在换档轴油封(2)内外圈涂抹适当润滑脂,使用专用工具装入换档臂盖内。1.4 将防尘罩(4)套在换档轴组件(5)上,将换档轴组件装入换档臂盖(6)中。
1.5 使用专用工装夹具装上夹紧挡圈1(7)。
1.6 装配选档轴和选档轴拨叉(8)。
1.7 如图将选档轴(9)和选档轴拨叉(10)装配到位,并拧紧选档轴螺栓(拧紧力矩:38N*m)。
1.8 装上选档弹簧套环(11)。
1.9 装上选档弹簧(12)。
1.10 如图方向装配换档杆拨叉(13)和档位互锁架(14),注意装配时零件的方向。2.1 将一二档换档叉(1)套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面,把销孔与一二档换档杆上的孔对齐,使用专用工具装入弹性销(3),注意结合一二档换档拨叉的螺栓孔,方向装对。再把一二档换档拨叉(4)装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将螺栓(5)拧紧(拧紧力矩:16N*m)。
2.2 把三四档换档拨叉(6)装在三四档换档杆(7)上面,注意方向,将拨叉上的孔与拨叉轴上的螺纹孔对齐,再将螺栓(8)拧紧(拧紧力矩:16N*m)。最后,用工具将夹紧挡圈(9)装在拨叉轴上面。
2.3 把五档换档叉(10)装在五档换档杆(11)上,将销孔对齐,用工具装入弹性销(12)。2.1 将一二档换档叉(1)套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面,把销孔与一二档换档杆上的孔对齐,使用专用工具装入弹性销(3),注意结合一二档换档拨叉的螺栓孔,方向装对。再把一二档换档拨叉(4)装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将螺栓(5)拧紧(拧紧力矩:16N*m)。
2.2 把三四档换档拨叉(6)装在三四档换档杆(7)上面,注意方向,将拨叉上的孔与拨叉轴上的螺纹孔对齐,再将螺栓(8)拧紧(拧紧力矩:16N*m)。最后,用工具将夹紧挡圈(9)装在拨叉轴上面。
2.3 把五档换档叉(10)装在五档换档杆(11)上,将销孔对齐,用工具装入弹性销(12)。2.1 将一二档换档叉(1)套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面,把销孔与一二档换档杆上的孔对齐,使用专用工具装入弹性销(3),注意结合一二档换档拨叉的螺栓孔,方向装对。再把一二档换档拨叉(4)装在一二档换档杆(2)上,将螺栓(5)拧紧(拧紧力矩:16N*m)。
2.2 把三四档换档拨叉(6)装在三四档换档杆(7)上面,注意方向,将拨叉上的孔与拨叉轴上的螺纹孔对齐,再将螺栓(8)拧紧(拧紧力矩:16N*m)。最后,用工具将夹紧挡圈(9)装在拨叉轴上面。
2.3 把五档换档叉(10)装在五档换档杆(11)上,将销孔对齐,用工具装入弹性销(12)。5.4 将三档同步环(4)装到三档齿轮合件锥面上。
5.5 使用专用工具装配同步器总成(5)。
5.6 选配三四档同步器卡簧(6)(31.8*38.8)。
5.7 用专用工具装上卡簧(6)。5.22 装上五档齿轮(16)。
5.23 将五档同步环(17)装到五档齿轮合件锥面上。
5.24 使用专用工具装配五档同步器总成(18),注意齿套的方向。
5.25 使用专用工具装上主轴顶端深沟球轴承(19)。
5.26 使用专用量具检测五档轴向间隙。
标准:0.10-0.50 mm
若超出范围则返回到第22步。
5.27 使用专用量具检测五档齿轮径向间隙。
标准:0.015 - 0.058 mm
若超出范围则返回到第22步第八节、合箱 8.1 装上差速器组件(1)。
8.2 装上后箱将合箱螺栓(2)全部拧紧。
8.3 使用专用工具转动差速器检测差速器转动扭力。
标准:新轴承 (0.78-1.57N*m)
跑合轴承(0.49-0.98N*m)
若超出此范围,则更换后箱体上的差速器调整垫片,直到合格。
8.4 将后箱拆下装上副轴。
8.5 装上后箱将合箱螺栓(3)全部拧紧。
8.6 使用专用工具转动差速器检测差速器与副轴转动扭力。
标准:新轴承 (2.79-5.56N*m)
跑合轴承(1.73-3.47N*m)
若超出此范围,则更换后箱体上的差速器调整垫片,直到合格。
8.7 拆开后箱体,把拨叉组件(4)、主轴组件(5)、副轴组件 (6)一起装入前箱体。8.8 测量箱体结合面到主轴顶端轴承(A)的高度,再测量后箱深度,留出适当间隙。
标准:0.00-0.1 mm(间隙配合)第一节 传动轴系统
常见问题如下:
症状
可能原因
查看页码
跑偏
轮胎(充气不当或磨损不均)
请查看A1
前轮定位
请查看A2
后轮定位
请查看A3
轮毂轴承
请查看A4
前减震器
请查看A5
后减震器
请查看A6
后减振弹簧
请查看A7
前轮摆动
车轮(不平衡)
请查看A1
轮毂轴承
请查看A4
前减震器
请查看A5
噪音(前)
前减震器
请查看A4
前悬架下摆臂
请查看A6
轮毂轴承
请查看A7
A1
1 检查轮胎
1.1检查轮胎的磨损和充气压力。
冷胎充气压力:
轮胎规格
条 件
前轮Kpa
后轮Kpa
165/60 R14
行驶速度低于155km/h
220
220
1.2 使用千分表,检查轮胎径向跳动量。
轮胎径向跳动量: 1.4 mm
2 交叉更换轮胎
如图所示,交叉更换轮胎。
3 检测轮胎动平衡
3.1 检查和调整拆卸下的轮胎的动平衡。
3.2 必要情况下请检查和调整安装状态下的轮胎动平衡。4 检查前传动轴轮毂轴承
4.1 拆掉前轮。
4.2 拆掉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4.3 拆掉前盘式制动器。
4.4 检查传动轴轮毂轴向跳动。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跳动量。
上限:0.05mm
注意:如果轴向跳动量超过上限,请更换轮毂。
4.5 检查轮毂轴承径向跳动量。
使用千分表检查轮毂表面的变形量。
上限:0.05mm
注意:
如果径向跳动量超过最大值,请更换轮毂。
4.6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
4.7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4.8 安装前车轮。
5 检查后轮毂轴承
5.1 拆掉后车轮。
5.2 拆掉后制动鼓。
5.3 检查后轮毂及轴承的轴向跳动量。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后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跳动量。
上限:0.05 mm
注意:
如果轴向跳动量超过上限,请更换后轮毂。
5.4 检查后轮毂轴承径向跳动量。
使用千分表检查后轮毂表面的变形量。
上限:0.07 mm
注意:
如果径向跳动量超过最大值,请更换后轮毂。
5.5 安装后制动鼓。
5.6 安装后车轮。测量点:
A:前轮中心离地间隙
B:前悬架下摆臂螺栓中心离地间隙
C:后轮中心离地间隙
D:后扭力梁固定螺栓中心点离地间隙注意:
在检查车轮定位的之前,请将车辆各高度调整到给定值。
提示:
为使悬架稳定,请在检查车辆各点高度之前在一定角度内使车辆上下跳动。
3 检查前轮前束
前束:
A+B
C-D
-0°06′~+0°21′
-0.9mm~+3.1mm
提示:
当A+B难于测量时,请测量C-D。
如果前束值不在指定范围内,请在转向横拉杆末端调整。
4 检查车轮外倾角
4.1安装四轮定位仪并将后轮安放到调整装置上。
4.2检测车轮外倾角。
外倾角:-1°26′到-0°26′
注意:
左右轮的公差值应≤0.5°。如果标准值不在给定值范围内,请检查悬架各部件必要时更换各部件。
A4
1 检查前传动轴轮毂轴承
1.1 卸下前车轮。
1.2 卸下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1.3 卸下前制动盘。
1.4 检查传动轴轮毂轴向跳动。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跳动量。
上限:0.05 mm
注意:
如果轴向跳动量超过上限,请更换轮毂。
1.5 检查轮毂轴承径向跳动量。
千分表检查轮毂表面的的变形量。
上限:0.05mm
注意:
如果径向跳动量超过最大值,请更换轮毂。
1.6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
1.7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1.8 安装前车轮。
2 检查后轮毂轴承
2.1 拆掉后车轮。
2.2 拆掉后制动鼓。
2.3 检查后轮毂及轴承的轴向跳动量。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后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注意:
在检查车轮定位的之前,请将车辆各高度调整到给定值。
提示:
为使悬架稳定,请在检查车辆各点高度之前在一定角度内使车辆上下跳动。
3 检查前轮前束
前束:
A+B
C-D
-0°06′~+0°21′
-0.9mm~+3.1mm
提示:
当A+B难于测量时,请测量C-D。
如果前束值不在指定范围内,请在转向横拉杆末端调整。
4 检查车轮外倾角
4.1安装四轮定位仪并将后轮安放到调整装置上。
4.2检测车轮外倾角。
外倾角:-1°26′到-0°26′
注意:
左右轮的公差值应≤0.5°。如果标准值不在给定值范围内,请检查悬架各部件必要时更换各部件。
A4
1 检查前传动轴轮毂轴承
1.1 卸下前车轮。
1.2 卸下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1.3 卸下前制动盘。
1.4 检查传动轴轮毂轴向跳动。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跳动量。
上限:0.05 mm
注意:
如果轴向跳动量超过上限,请更换轮毂。
1.5 检查轮毂轴承径向跳动量。
千分表检查轮毂表面的的变形量。
上限:0.05mm
注意:
如果径向跳动量超过最大值,请更换轮毂。
1.6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
1.7 安装前盘式制动器制动钳总成。
1.8 安装前车轮。
2 检查后轮毂轴承
2.1 拆掉后车轮。
2.2 拆掉后制动鼓。
2.3 检查后轮毂及轴承的轴向跳动量。
使用千分表检查接近后轮毂轴承中心处的轴向。1 检查前减震器总成
反复压缩和拉伸减震器杆的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阻力及是否有异常响动,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请更换新的前减震器。
注意:
拆分前减震器时,请参照前减振器拆装说明。 A6
1 检查后减震器总成
反复压缩和拉伸减震器杆的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阻力及是否有异常响动,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请更换新的后减震器。
注意:
拆分后减震器时,请参照后减振器拆装说明。 A7
1 将电线与电池负极分离
2 卸下后轮
3 排出制动液
警告:
如有制动液溅到任何油漆表面,请立即清除。
4 分离后轮速传感器
4.1 拆分三个支架。
4.2断开后轮速传感器线束接头。
提1 检查前减震器总成
反复压缩和拉伸减震器杆的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阻力及是否有异常响动,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请更换新的前减震器。
注意:
拆分前减震器时,请参照前减振器拆装说明。 A6
1 检查后减震器总成
反复压缩和拉伸减震器杆的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阻力及是否有异常响动,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请更换新的后减震器。
注意:
拆分后减震器时,请参照后减振器拆装说明。 A7
1 将电线与电池负极分离
2 卸下后轮
3 排出制动液
警告:
如有制动液溅到任何油漆表面,请立即清除。
4 分离后轮速传感器
4.1 拆分三个支架。
4.2断开后轮速传感器线束接头。
提示:
用同样的方法拆卸右侧传感器。
5 拆下左后制动软管
5.1使用专用工具拆下制动管。
5.2拆下管夹,将制动软管从后扭力梁上分离。
注意:
不要损坏制动软管或制动管。6 拆下右后制动软管
提示:
拆卸方法同拆卸左侧制动软管。
7 拆卸左侧驻车拉索组件
拆下螺母,分离驻车拉索组件。
8 拆卸右侧驻车拉索组件
提示:
使用拆卸左侧同样的方法拆卸右侧。
9 拆下后扭力梁总成
松开两个螺栓。
注意:
不要将螺栓移出。
10 分离左后减震器组件
10.1 将后扭力梁总成左右两端在举升机同时支撑起来。
为了防止后扭力梁被损坏,在举升机与后扭力梁之间垫放一块木块。
10.2 移除螺栓后分离后减震器。
11 分离右后减震器组件
提示:
拆卸步骤同左侧。
12 拆卸左后减震弹簧(1)放低举升机 。
(2)拆掉左后减震弹簧及上下缓冲垫。
(3)拆卸右后减震弹簧。
提示:
方法同左侧。2.2.4 分离转向横拉杆末端组件
2.2.4.1 卸下开口销和开槽螺母。
2.2.4.2 使用专用工具将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分离。
注意:
不要破坏转向节绝热表层。
不要破坏球笼万向节防尘套。
2.2.5 分离横向稳定杆
2.2.5.1 使用扳手(10 mm)固定住螺栓,同时拆下螺母。
2.2.5.2 拆下两个稳定杆衬垫座和两个稳定杆衬垫,分离横向稳定杆。
2.2.6 分离前副车架摆臂下安装点组件
2.2.6.1 拆下开口销和开槽螺母。
2.2.6.2 使用专用工具将前副车架摆臂组件与转向节分离。
2.2.7 分离传动轴球笼总成端
2.2.7.1使用橡胶锤子轻轻敲击传动轴组件的末端,使传动轴组件与传动轴轮毂总成分离。
提示:
如果拆卸困难,可以使用黄铜棒和锤子轻轻敲击传动轴组件的末端。
2.2.7.2把制动器轮毂总成从车上推出一点,从而将制动器轮毂与传动轴分离。
注意: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前制动器轮毂总成推离车身太远。
不要损坏前轮轴外侧球笼万向节防尘套。
不要损坏轮速传感器齿圈。
用细绳子或其他东西将传动轴悬起。
拆卸传动轴的时,不要让传动轴碰到轮速传感器。
2.2.8 分离传动轴三球销总成端2.2.8.1使用螺丝起子和锤子将传动轴组件拆下。
注意:
不要损坏油封或者防尘罩。
不要让传动轴组件掉落注意:
如果轮毂轴承承受了车辆的全部重量,那么他很容易损坏,像在没有传动轴的情况下移动车辆一样。如果必须使车辆的全部质量都加在轮毂轴承上,那么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支撑。
2.3 分解
2.3.1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大卡箍
如图所示,用钳子将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的大卡箍拆掉。
2.3.2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的小卡箍
使用螺丝起子拆下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小卡箍。
2.3.3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处防尘罩
将内侧万向节防尘罩从内侧万向节组件上拆除。
2.3.4 拆卸传动轴内侧万向节组件
2.3.4.1 将内侧防尘罩内的润滑脂清除。
2.3.4.2 在内侧万向节组件,三球销组件及外侧万向节组件上做出装配标记。
注意:
做标记的时候,不要对产品造成任何损坏。
2.3.4.3 将内侧万向节组件从外侧万向节组件上拆除。
2.3.4.4 使用止动环扩大钳将传动轴内侧的止动环拆除。注意:
如果轮毂轴承承受了车辆的全部重量,那么他很容易损坏,像在没有传动轴的情况下移动车辆一样。如果必须使车辆的全部质量都加在轮毂轴承上,那么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支撑。
2.3 分解
2.3.1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大卡箍
如图所示,用钳子将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的大卡箍拆掉。
2.3.2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的小卡箍
使用螺丝起子拆下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处小卡箍。
2.3.3 拆掉传动轴内侧万向节处防尘罩
将内侧万向节防尘罩从内侧万向节组件上拆除。
2.3.4 拆卸传动轴内侧万向节组件
2.3.4.1 将内侧防尘罩内的润滑脂清除。
2.3.4.2 在内侧万向节组件,三球销组件及外侧万向节组件上做出装配标记。
注意:
做标记的时候,不要对产品造成任何损坏。
2.3.4.3 将内侧万向节组件从外侧万向节组件上拆除。
2.3.4.4 使用止动环扩大钳将传动轴内侧的止动环拆除。2.3.4.5 在内侧万向节组件和三球销组件做下装配标记。
注意:
在做标记的时候,不要造对产品造成任何损坏。2.3.4.6 使用黄铜棒和锤子将三球销组件从内侧万向节组件上拆除。
注意:
不要敲击轴承。
2.3.4.7 将内侧万向节防尘罩、防尘罩处的2号卡箍以及内侧防尘罩卡箍分离。
2.3.5 拆掉传动轴外侧防尘罩的大卡箍
使用螺丝起子拆下外侧万向节防尘罩处大卡箍。2.4.3 安装传动轴外侧防尘罩
2.4.3.1 用聚氯乙烯绝缘带将内侧万向节组件的花键包裹起
来以防止被损坏。
2.4.3.2 按下面的顺序在外侧万向节组件上安装新的部件。
2.4.3.2.1 外侧防尘罩大卡箍
2.4.3.2.2 外侧防尘罩2.4.3 安装传动轴外侧防尘罩
2.4.3.1 用聚氯乙烯绝缘带将内侧万向节组件的花键包裹起
来以防止被损坏。
2.4.3.2 按下面的顺序在外侧万向节组件上安装新的部件。
2.4.3.2.1 外侧防尘罩大卡箍
2.4.3.2.2 外侧防尘罩2.4.7 安装传动轴内侧防尘罩
将传动轴内侧防尘罩安装到内侧万向节组件上。
2.4.8 安装传动轴内侧防尘罩大卡箍
2.4.8.1 将内侧防尘罩大卡箍小心地放到防尘罩上。
2.4.8.2 使用尖口钳将大卡箍的凹进部分与突出部分对齐而完成安装。注意:
不要划伤内侧防尘罩。
不要使卡爪变形。
2.4.9 安装传动轴内侧防尘罩小卡箍
2.4.9.1 将内侧防尘罩小卡箍小心地放到防尘罩上。
2.4.9.2 将专用工具放到内侧防尘罩小卡箍上。
2.4.9.3 拧紧专用工具从而使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小卡箍收缩。
注意:
不要使专用工具拧紧过度。
2.4.9.4 使用专用工具调整内侧万向节防尘罩小卡箍的间隙。
标准间隙:≤0.8mm
2.4.10 检查前传动轴总成
2.4.10.1 检查前传动轴总成是否满足一下尺寸。
标准尺寸(A):
左轴特征长度
右轴特征长度
418mm
608mm
2.4.10.2 在传动轴上下、左右方向转动和伸缩方向移动的时候,检查传动轴的有无明显松动现象。
2.4.10.3 检查有无裂纹、损坏和润滑脂泄漏现象。
注意:
在移动的时候保持传动轴组件水平。提示:
按安装左侧同样的顺序安装右侧。
2.5.1 安装传动轴三球销组件端
2.5.1.1 在内侧万向节总成的花键涂上变速箱齿轮油。
2.5.1.2 将花键对齐后,用螺丝起子和锤子安装传动轴。
注意:
轴用挡圈的开口向下放置。
不要损坏油封。
不要损坏传动轴防尘罩。
提示:
可以通过黄铜棒所受的反作用力及声音来判断出传动轴总成是否安装牢固。
2.5.2 安装传动轴球笼组件端
2.5.2.1 将制动轮毂总成向车辆外侧推出从而使球笼端花键与轮毂轴承花键对齐,之后将传动轴球笼端安装进去。
注意: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制动轮毂总成推离车身太远。
不要损坏油封。
不要损坏传动轴球笼端防尘罩。
不要损坏轮速传感器。
检查轮速传感器与齿圈之间有无杂质。
2.5.3 安装前悬架下摆臂组件将前悬架下摆臂放低一点,将前悬下摆臂球头装上,拧紧开槽螺母,同时更换上新的开口销。注意:
在60°转角范围内重新拧紧开槽螺母和开口销,直到开口销孔与开槽螺母对齐为止。
2.5.4 安装前横向稳定杆
2.5.4.1 如图所示,用两个衬垫座圈、两个衬垫和一个螺母将横向稳定杆安装上。
注意:
确保衬垫和衬垫座圈安装方向正确。
2.5.4.2 用扳手将螺母拧紧。
力矩:18 N*m
2.5.5 安装转向横拉杆末端组件
将转向横拉杆与转向节连接之后,用开槽螺母和开口销将其安装上。
力矩:33 N*m
注意:
在60°转角范围内,重新拧紧开槽螺母和开口销,直到开口销孔与开槽螺母对齐为止。
2.5.6 安装传动轴球笼端
2.5.6.1 安装新的传动轴开槽螺母及开口销。
力矩:216N*m
注意:
在60°转角范围内,重新拧紧开槽螺母和开口销直到开口销孔与开槽螺母对齐为止。2.5.8 添加变速箱齿轮油
2.5.9 检查变速箱齿轮油
2.5.9.1 将车辆停靠在水平的地方。
2.5.9.2 卸下变速器注油塞及衬垫。
2.5.9.3 检查油表面距变速箱器注油塞底部在5mm以内。注意:
油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故障。
更换润滑油后,驱动车辆并重新检查油量。
2.5.9.4 如果油面下降,请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2.5.9.5 安装变速器注油塞及新的垫圈。2.3 左悬置总成拆除
2.3.1 拆除发动机上左悬置支架的4个螺栓。
2.3.2 拆除发动机左悬置支架与左悬置软垫带支架总成之间的3个螺栓。
2.3.3 拆除发动机左悬置软垫带支架总成与左前纵梁上的3个螺栓。
2.4 右悬置总成拆除
2.4.1 拆除发动机右悬置软垫带支架总成上的4个螺栓。
2.4.2 拆除发动机右悬置软垫带支架总成上的1个螺母。1个螺栓。
3.3.3 连接蓄电池正极。
3.3.4 连接蓄电池负极。第八章 燃油系统
第一节 燃油系统
1.1燃油系统的拆卸
1.1.1预防
1.1.1.1检查或维修燃油系统之前,必须断开蓄电池的负极。
1.1.1.2当检查或维修燃油系统时,禁止吸烟或靠近火源。
1.1.1.3防止橡胶或皮革物品沾上汽油。
1.1.2释放燃油系统的压力
警告:
只有释放燃油系统的压力后,才能拆卸燃油系统的各零部件。
当分离燃油系统管路接头时,即使释放了燃油系统的压力,也要用一块干的抹布或织物包覆着管接头,防止燃油溅到身上或发动机舱上。
1.1.2.1拆下后地板的维修孔盖和断开燃油泵的接插件。
1.1.2.2打开加油口盖,让空气从油箱内流出。
1.1.2.3断开蓄电池的负极。
1.1.3拆卸燃油系统
1.1.3.1当拆卸高压的管路时,大量的燃油会洒出,因此请参照以下步骤:
1.1.3.1.1在车的下部放一个储油桶,装可能洒落的所有燃油。
1.1.3.1.2释放燃油系统的压力(步骤2)。
1.1.3.1.3断开燃油泵出油尼龙软管和滤清器出油尼龙软管总成。
1.1.3.1.4倒出燃油泵出油尼龙软管和滤清器出油尼龙软管总成内的剩余燃油。
1.1.3.1.5用塑料袋包好拆下的燃油泵出油尼龙软管和滤清器出油尼龙软管总成端部,防止其他物体损坏或进入。燃油系统 F0 轿车维修手册
1.1.3.3.2 有些燃油尼龙管快接头的外层还有一个防脱的外层锁结构,在拔出燃油尼龙管之前需将外层锁向上拉起,直到露出尼龙管快接头的按钮,如上图所示。
1.1.3.3.3务必用手断开这些尼龙管快速接头,当快速接头和燃油管卡紧时,一只手捏紧燃油管,另一只手推和拉快速接头,再将其拔出。此过程不要使用任何工具。
1.1.3.3.4如果有泥土或其他任何异物在被断开的燃油管接头的密封表面,必须清除它们。
1.1.3.3.5被断开的燃油管和快速接头不能有任何的损坏,并要用塑料袋包好它们以防止任何异物进入管内。
1.1.3.4装配尼龙管快速接头时参照以下步骤:
1.1.3.4.1检查燃油管的连接部分是否有损坏或泥土等异物。
1.1.3.4.2在燃油管和快速接头对齐后,将快速接头插入燃油管中直到听到一个嘀嗒声。如果装配时非常紧,可涂少量的发动机机油在燃油管的端部。燃油系统 F0 轿车维修手册
1.1.3.3.2 有些燃油尼龙管快接头的外层还有一个防脱的外层锁结构,在拔出燃油尼龙管之前需将外层锁向上拉起,直到露出尼龙管快接头的按钮,如上图所示。
1.1.3.3.3务必用手断开这些尼龙管快速接头,当快速接头和燃油管卡紧时,一只手捏紧燃油管,另一只手推和拉快速接头,再将其拔出。此过程不要使用任何工具。
1.1.3.3.4如果有泥土或其他任何异物在被断开的燃油管接头的密封表面,必须清除它们。
1.1.3.3.5被断开的燃油管和快速接头不能有任何的损坏,并要用塑料袋包好它们以防止任何异物进入管内。
1.1.3.4装配尼龙管快速接头时参照以下步骤:
1.1.3.4.1检查燃油管的连接部分是否有损坏或泥土等异物。
1.1.3.4.2在燃油管和快速接头对齐后,将快速接头插入燃油管中直到听到一个嘀嗒声。如果装配时非常紧,可涂少量的发动机机油在燃油管的端部。1.1.3.4.3如果尼龙管快接头带有外层防脱锁,在将尼龙管装配到燃油硬管中之后还需将外层防脱锁向下按紧,具体的操作步骤与1.1.3.3.2相反。
1.1.3.4.4装配好后通过轻轻推拔快速接头检查是否完全连接好。
1.1.4检查燃油泄漏
维修后,检查燃油系统是否有燃油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