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总成从整车上拆下过程
1、 防止汽油溢出作业(与燃油箱断路,将燃油烧尽)
2、 拆下前轮
3、排空冷却液
4、拆下带软管的空气滤清器总成(见图1-5)
(1)断开温度传感器接头和电线插头。
(2)从空气滤清器软管上断开通风管。
(3)松开空气滤清器上的A 型钢丝卡箍螺栓。
(4)从节气门体上断开空气滤清器软管。
(5)拆下3 个螺栓和空气滤清器总成。
5、拆下蓄电池
6、拆下燃油管分总成
7、断开水管、从空调管上断开加热器出水管
8、松开螺母,拆下油门控制拉索
9、拆下节气门体总成
10、拆下动力转向泵储油罐总成(带动力转向)
11、拆下散热器总成
12、断开线束
13、分离转向柱管总成
14、分离2 号转向中间轴总成见(图1-6)
在车身上拆下转向柱盖板
15、拆下前部排气管总成
16、拆下前轮毂螺母(另侧拆卸方法相同)
17、脱开前轮车速传感器(带ABS)
18、分离转向横拉杆球头总成
19、分离前悬架臂分总成
20、分离前驱动轴总成(见图1-7)
21、用塑料榔头,从轴毂上分离开前驱动轴。
22、脱开变速器换档拉索或换档拉杆总成
23、脱开离合器分泵总成或脱开离合器拉索
24、发动机总成连同传动桥一同拆下
(1)先用起重设备轻微向上吊起发动机;
(2)拆下3 个螺栓,分离开发动机右支架
(见图1-8);
(3)拆下1 个螺栓,分离开发动机左支架;
(4)拆下1 个螺栓,分离开发动机后支架;
(5)将发动机连同传动桥一同拆下并放到地面上;
(6)升起车身。
图 1-5
图 1-8
图 1-6
图 1-7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总成—更换驱动皮带
7
更换驱动皮带
1、拆下发电机V 型皮带(见图1-9)
(1)松开螺栓A 和B。
(2)松开螺栓C,拆下V 型皮带。
2、拆下V 型皮带空调压缩机到曲轴皮带轮(见图1-10)
(1)松开螺母A。
(2)松开螺栓B,拆下V 型皮带。
3、拆下水泵皮带
松开螺栓A 和B,拆下V 型皮带。
4、安装水泵V 型皮带
暂时将V 型皮带装在皮带轮上。
5、调整转向助力泵V 型皮带(见图1-11)
(1)调整动力转向皮带的张力,紧固螺栓B。
(2)紧固螺栓A。
扭矩:39N·m
6、 安装1 号V 型(空调压缩机到曲轴皮带轮)皮带
(见图1-10)
7、调整1 号V 型(空调压缩机到曲轴皮带轮)皮带
(1) 通过紧固螺栓B 来调整空调皮带的张力。
(2) 紧固螺母A。扭矩:39N·m
8、安装发电机V 型皮带(见图1-9)
9、调整发电机V 型皮带
紧固螺栓A,然后紧固螺栓B 。
扭矩:螺栓A 18N·m 螺栓B 58N·m
10、检查驱动皮带变形和张紧力
图1-9
图1-10
图1-11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发动机部件
8
发动机机械
发动机部件
部件1
图2-1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发动机部件
9
部件2
图2-2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发动机部件
10
部件3
图 2-3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发动机部件
11
部件4
图 2-4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节气门体
12
节气门体
图2-5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节气门体
13
拆卸/安装与分解/组装(见图2-5)
1、排空冷却水
警告:为了避免烫伤,发动机、散热器还热时,勿拆下散热器盖,
压力作用于液体、蒸汽可能喷出。
(1)拆下散热器盖。
(2)拆下散热器塞,排出冷却液。
2、拆下油门拉索
松开螺母,拆下油门拉索。
3、拆下带有空气滤清器管子的空气滤清器罩
(1)断开进气温度传感器连接器和电线紧固装置。
(2)从空气滤清器管子上断开通风管
(3)松开空气滤清器管子夹箍螺栓
(4)松开2 个空气滤清器罩夹子
(5)从节气门体上断开空气滤清器管子,将空气滤清器罩连同空气滤清器管子一同拆下。
4、拆下节气门体总成(见图2-6)
(1)断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
(2)断开ISC 阀连接器
(3)拆下2 个螺栓和2 个螺母,从进气歧管
上拆下节气门体(见图2-7)。
(4)断开2 个旁通水管,拆下节气门体并
检查(见图2-8)。
检查:① 检查节气门轴没有摇晃。
② 检查每一姿态没有阻滞。
③ 检查节气门应能平滑地
开和闭。
④ 节气门处于关闭位置时,
检查节气门止动螺钉和节
气门杆之间应没有间隙。
注意:不要调整节气门止动螺钉。
图2-6
图2-7
图2-8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节气门体
14
5、拆下节气门体怠速控制阀总成
(1)拆下4 个螺钉、怠速控制阀和垫片。
6、拆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拆下2 个螺钉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发动机部分—发动机机械—气门间隙
15
气门间隙
调整气门间隙(见图2-9)
计算新垫片厚度使进气门间隙达到规定值
进气门计算公式为N=T+(A-0.2mm)
注:式中
N——新垫片厚度
T——拆下垫片厚度
A——测量的气门间隙
排气门计算公式为N= T+(A-0.3mm)
1. 拆下调整垫片。
① 转动曲轴使凸轮轴的凸轮顶部朝上。
② 将气门挺杆缺口位置向车辆前方。
③ 用专用工具压下气门挺杆,将专用工具放在凸轮轴和气门挺杆之间(见图2-10)。
提示:
将专用工具带有记号“9”一端轻微倾斜放入如图2-10 的位置。
当专用工具(B)放入的太深时,它会被垫片夹住。为防止专用工具(B)难以
取出,减少角度慢慢地从进气侧插入。
从进气侧将专用工具(B)插入到3 号缸后面时(见图2-10),凸轮的形状使专
用工具(B)的插入变得困难。在调整此垫片时最好改从排气侧插入。
④ 用专用工具(A)(B),交替压下气门挺杆,检查气门间隙。
2. 重新安装调整垫片
① 在气门挺杆上安装新调整垫片。
② 用专用工具(A),压下气门挺杆,拆下专用工具(B)。
③ 再检查气门间隙
图2-9
图2-10 图2-11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检查燃油系统压力
16
燃油系统
检查燃油系统压力
车上检查
1、检查油泵运转
(1) 将蓄电池正负极接在燃油泵相应接线插座
上(见图3-1)。
注意:不要启动发动机
若有压力,你会听到燃油流动的声音。
若无压力,检查熔断丝、保险丝、EFI 开路继电器,
燃油泵,ECM(电子控制模块)和线路接头。
(2) 将点火开关转至“OFF”位置。
图3-1
2、检查燃油压力
(1)检查蓄电池电压应在12V 以上
(2)从蓄电池上断开负极接线柱电缆。
(3)在燃油输入管上安装压力表(见图3-2)。
(4)接上蓄电池负极接线柱。
(5)测量燃油压力。
燃油压力:265-304kPa
如果压力低,检查燃油管和连接处,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压力过高,更换调压
器。
(6) 启动发动机。在怠速时测量燃油压力。 燃油压力:265-304kPa 如果压力不规范,
检查燃油泵、压力调节器、喷油器,更换不合格者。
(7)发动机熄灭后,检查燃油压力应保持规定压力约5 分钟。燃油压力:147kPa
图3-2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检查燃油系统压力
17
3、燃油压力调节器(DR)(见图 3-3)
安装位置:安装在燃油分配管上。
故障现象:燃油压力过低或过高、难以起动。
一般故障原因:由于长期使用劣质燃油导致:1、滤网堵塞;2、颗粒杂质引起大泄露。
此外,人为机械损坏等。
维修注意事项:维修过程中:1、禁止用高压气体向膜片元件冲击;2、禁止用强腐
蚀性液体对其进行清洗;3、禁止受外力造成变形。
简易测量方法: 对于带回油系统,在进油管接上燃油压力表,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在
怠速状态下运转,此时发动机的燃油压力应在260KPa 左右;拔下燃油
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此时染油压力应在300KPa 左右。
图 3-3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检查燃油泵
18
检查燃油泵
1、燃油泵
(1)检查燃油泵电阻,20℃时0.2~3.0Ω,如果电阻不符合规范,更换燃油泵(见图
3-4)。
(2)燃油泵运作:
用蓄电池接通检查燃油泵,如果运转不符合规范,应更换燃油泵或导线(见图
3-5),
测试应在10s 中之内完成,防止线圈烧坏。
2、燃油喷油器总成
喷油量:每秒40~50cm3。
每个喷油器之间的误差:不大于10 cm3 。
如果喷射量不符合规范,更换喷油器。
检查泄漏:根据以上情况,从蓄电池上断开导线,油滴每分钟不超过1 滴。
图 3-4
图 3-5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更换燃油泵
19
更换燃油泵
更换
1、 防止汽油溢出操作
2、 断开油箱燃油软管
3、 断开油箱回油软管
4、 断开油箱油气排放管
5、 拆下带滤清器的燃油泵总成(见图3-7)
使用特制工具,松开油箱盖,取出燃油泵时,
应小心不要弄弯油量感应器臂。
6、 安装燃油泵总成(见图3-8),应更换密封圈,
使油泵上凸块对正油箱口上缺口;用特制工具拧
紧油箱盖。
图3-7
图 3-6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更换燃油泵
20
扭矩:40N·m
7、 装油气排放管
(1)安装回油软管;
(2)安装燃油软管;
(3)检查燃油泄漏。
图3-8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燃油排放控制系统
21
燃油排放控制系统
车上检查
1、 检查燃油切断的运作
(1)将发动机暖机至少2500r/min,使用声级计检查喷油器工作噪声(见图3-9)。
(2)当节气门放松时,喷油器工作噪声应立刻停止,然后重复数次。
2、 检查燃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见图3-10)
(1)启动发动机后,断开真空管。
(2)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显示选择“ACTIVE TEST(主动测试)”和“PURGE TEV(净化碳
罐控制阀)”时,确认在碳罐控制阀(TEV)口有真空产生。
(3)完成“ACTIVE TEST〔主动测试〕”,然后再连接真空管。
(4)在故障诊断仪上进行“ECM DATA MONITOR”之后,选择“PURGE TEV”,以检查运
作。
(5)在发动机暖机后开动车辆,确认TEV 从断开变为接通(见图3-11)。
3、 检查加注口盖和垫片是否变形或损坏见(图3-12)
图 3-9 图 3-10
图 3-11 图 3-12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更换碳罐
22
更换碳罐
更换
1、检查和更换碳罐
(1)目测碳罐有无裂痕或损坏(见图3-13)。
(2)检查碳罐的运作。
① 塞住排放口(见图3-14)。
② 保持排放口关闭时,把空气吹入(4.71kpa,48kgf/cm2)
吸附口,检查空气应从脱附口流出。
如果运作不符合规定,更换碳罐。
③ 把空气吹入吸附口,检查空气应从其它孔无阻力的流
出。
如果运作不符合规定,更换碳罐。
(3)把空气吹入(4.71kpa,)吸附口,从排放口流出(见图3-15)。。
图 3-15
2、碳罐控制阀(TEV)(见图 3-16)
安装位置:碳罐-进气歧管的真空管路上。
故障现象:怠速不良、功能失效等。
一般故障原因:由于异物进入阀内部,导致锈蚀或密封性差等。
维修注意事项:
维修过程中:1、安装时必须使气流方向符合规定;
2、当发现阀体内部由于黑色颗粒导致控制阀失效,需要更换控制阀时,
请检查碳罐状况;
3、维修过程中尽量避免水、油等液体进入阀内;
4、为了避免固体声的传递,推荐将碳罐控制阀悬空安装在软管上或使
用软质橡皮固定。
图 3-13
图3-14
发动机部分—燃油系统—更换碳罐
23
简易测量方法:(卸下接头)把数字万用表打到欧姆档,两表笔分别接碳罐控制阀两针脚,
20°C 时额定电阻为22-30Ω。
3、通风阀(PCV)分总成
将空气从气缸盖侧穿过应容易。
注意:
不要通过阀吸空气。
切勿将物体放入阀。如果运作不符合规定,更换PCV
将空气从进气侧吹入,检查空气通过应困难。如果运作不符合规定,更换PCV 见
(图3-17)。
第四章 排气系统
图 3-16
图112
发动机部分—冷却系统—系统检查
24
排气系统
部件1
更换
1、拆下尾部排气管总成
拆下2 个螺栓和尾部排气管总成。
2、拆下中部排气管总成
更换排气系统
拆下2 个螺栓和中部排气管总成。
3、拆下前部排气管总成
拆下2 个螺栓和前部排气管总成。
4、安装前部排气管总成
用游标卡尺测量弹簧的自由长度。
自由长度:42mm
使用新垫片,将前部排气管安装到排气歧管上。
注意:
不要再使用已拆下的垫片。
5、安装前部前排气管总成。
扭矩:43N·m
6、安装中部排气管总成
用新垫片将中间排气管安装到前部排气管上。
扭矩:44N·m
图 4-1
发动机部分—冷却系统—系统检查
25
7、安装尾部排气管总成
用新垫片将尾部排气管安装到中间排气管上(见图 4-2)。
扭矩:43N·m
8、 检查排气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