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免费下载畅易手机版APP ]

用户 hhj888 **当前提问: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维修资料,维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维修资料,维修手册s

.尊敬的用户,欢迎你使用在线客服,你需要的资料在《畅易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是有的,请直接登陆查询!查询方法:别克-> 林荫大道 - >2007年份 ->维修手册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2007年别克林荫大道空调系统 该维修资料纲要如下(详细请登陆《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查阅):

1.1.3 诊断信息 1.1.3.1 诊断起点 -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 暖风、通风与空调 (HVAC) 系统分为 2 个部分。 第一部 分是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包含了暖风、通风与空调 系统中非手动或自动控制系统所特有的部件或功能的全 部诊断程序。 第二部分是自动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 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所特有的全部程序。 查阅“车辆故障诊断码信息”中的“10.1.1.2 诊断系统 检查 - 车辆”,开始系统诊断。“诊断系统检查”将提供 以下信息:使用“诊断系统检查”,可确定正确的系统诊断程序以 及该程序所在的位置。 出现故障时,查阅“说明与操作信息”有助于确定正确 的症状诊断程序。此外,查阅“说明与操作”信息还有 助于确定客户描述的情况是否属于正确操作。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的说明和操作信息分为:制冷剂泄漏测试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确定哪些被动泄漏可能需要使用电子检漏器和添加荧光 染色剂。 荧光染色剂和聚二醇 (PAG) 油混合并一起流经整个制冷 系统。 只有在冲洗空调系统之后才需要添加荧光染色剂。 荧光泄漏检测器 重要注意事项:务必使用配有紫外灯的深色防护眼镜, 因为这些能加深染色剂的颜色。 荧光染色剂有助于查明空调系统中的泄漏部位。 重要确保传感器探头进口没有灰尘,并保持传感器探头与部 件的距离为 5 毫米。 重要注意事项:测试时按连续路径进行,以确保不会漏 掉任何可能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所有部位是否有泄漏。 遵循电子检漏器附带的说明。用含有 50% 水和 50% 洗洁精的溶液装满一个瓶子。 运行空调系统并将肥皂水喷到接头和部件上。 如果泄漏明显,溶液将会出现气泡。 这是检测软管和接头是否泄漏的一种理想方法。 1.1.3.3 空调 (A/C) 系统性能测试 在执行高压侧、低压侧和中央出风口温度测试前,确保 车辆的空调系统没有可视的或正发生的故障,并遵照所 有安全条例。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 “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 将校准过的高压/ 低压仪表连接至空调系统 (1),并确保 静压(车辆没有起动或空调运行)正确。 如果系统没有 堵塞,高压侧和低压侧压力差应在 50 千帕以内。为执行泄漏测试,应确保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中至少有 0.2 千克的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重新加注空调 系统。 确保定时安装新的电池,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读数。 确保传感器探头进口没有灰尘,并保持传感器探头与部 件的距离为 5 毫米。 重要注意事项:测试时按连续路径进行,以确保不会漏 掉任何可能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所有部位是否有泄漏。 遵循电子检漏器附带的说明。 肥皂水 用含有 50% 水和 50% 洗洁精的溶液装满一个瓶子。 运行空调系统并将肥皂水喷到接头和部件上。 如果泄漏明显,溶液将会出现气泡。 这是检测软管和接头是否泄漏的一种理想方法。 1.1.3.3 空调 (A/C) 系统性能测试 在执行高压侧、低压侧和中央出风口温度测试前,确保 车辆的空调系统没有可视的或正发生的故障,并遵照所 有安全条例。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 “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 将校准过的高压/ 低压仪表连接至空调系统 (1),并确保 静压(车辆没有起动或空调运行)正确。 如果系统没有 堵塞,高压侧和低压侧压力差应在 50 千帕以内。 遵照车辆设置程序执行测试。 如果没有正确地设置车 辆,测试压力读数与下表相比会不准确。 重要注意事项:记录测试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1. 应在阳光直射下测试车辆,尤其是配有日照传感 器的温度控制的车辆。2. 切勿在冷凝器气流阻塞时测试车辆,例如,紧靠 着墙壁。 !G!201523021087|243|223!/G! 3. 最冷,设定温度 (2)。 4. 将鼓风机电机设置为最高转速 (1)。 5. 空气外循环模式 (3)。 !G!201523021088|243|223!/G! 6. 仪表板口面向正前方打开时的面部出风位置。 将 温度计插入面部出风口的中央约 50 毫米深处。 7. 怠速时执行测试。 8. 两个前车窗都关闭 9. 发动机舱盖关闭。 10. 将精密压力表连接至空调系统。 11. 对于湿度(相对湿度 %)精确测试,当湿度 (相对湿度 %)改变时,压力和送风口温度将随 之改变。 参见本部分中的“空调系统性能表”。 12. 关闭发动机,将读数与“空调系统性能表”中的 数据相比较。 正常运行的空调系统不应出现太大 的差距。重要注意事项:步骤 5 中,空调系统已部分真空,但这 只是有利于制冷剂的回收。 空调系统仍需要在规定的时 间内排空。 1. 将空调维修中心置于 ON 位置。 2. 在控制面板上选择制冷剂回收程序。 3. 打开设备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手动阀。 4. 空调维修中心将开始从空调系统中回收制冷剂和 润滑油。 制冷剂回收至储液罐,润滑油则分流至 可以拆卸的储油罐。 5. 空调维修中心会将所有制冷剂从空调系统中排 出,空调系统将部分真空,压力约为 34 千帕左 右(10 英寸汞柱)。 6. 一旦达到部分真空,建议关闭空调维修中心并关 闭上述两个手动阀,记录此时压力读数。 如果 2 分钟后真空度读数上升至正压,这表明制冷剂 (沸腾完毕)在过滤储液干燥器中仍有剩余,在 此情况下,继续回收程序直至正压上升不明显。 7. 检查回收油液的储油罐并记录回收的数量,因为 稍候将需要向空调系统加注相同量的油液。告诫:应避免吸入空调制冷剂 134a (R-134a)、润滑油 蒸汽或雾。接触它们后会刺激眼睛、鼻子和咽部。应在 通风良好的区域内作业。从空调系统中清除 R-134a 时,应使用经认证满足 SAE J 2210 要求的维修设备 (R-134a 再生设备)。如果系统排液时发生意外,在继 续维修前,必须对工作区通风。其它有关健康和安全的 信息,可从制冷剂和润滑油制造商处获得。 告诫: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在操作中,包括打开制冷系 统时,务必戴好护目镜和手套,并在接头、阀门和连接 部位四周用清洁的抹布包扎。 如果有任何身体部位接触 了 R-134a,会造成冻伤和人身伤害。应立即用冷水冲 洗接触部位并及时就医。 特别注意事项:R-134a 是准许在本车上使用的唯一制 冷剂。使用任何其它制冷剂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不良或 部件故障。 特别注意事项:在维修空调系统时,为避免损坏系统, 只能使用 R-134a 的专用工具。 特别注意事项:对于 R-134a 空调系统的内部循环,只 可使用聚二醇合成制冷剂油 (PAG),而在接头螺纹和 O 形圈上只可使用 525 粘度矿物油。如使用规定外的其它 润滑油,可能会造成压缩机故障和/ 或接头卡死。 特别注意事项:切勿将制冷剂 R-12 和 R-134a 混合在 一起,即使极少量也不行,因为两者不相容。如果将这 两种制冷剂混合在一起,则压缩机很可能发生故障。在 维修之前,参阅维修设备附带的制造商说明书。 特别注意事项:从 2006 年 12 月起,只能是持有“联 邦政府制冷剂处理证书”的人员才能维修空调系统及处 理制冷剂 HFC - R134a,无证人员营业会受到政府部门 检察人员罚款。1. 使用装配在软管端部的切断阀,将空调维修中心 的高压侧(红色)软管或低压侧(蓝色)软管 连接至车辆空调系统加注口 (1)。 打开切断阀阀 门以压下加注口的单向阀。 2. 将空调维修中心置于 ON 位置。 3. 在控制面板上选择空调系统抽真空程序。 4. 选择抽真空的时间。 对于处于高温、高湿度状态 下的空调系统,建议抽气时间至少为 30 分钟或 更长时间。 5. 打开空调维修中心上的高压侧和低压侧手动阀。6. 记录高压侧 (HP) 和低压侧 (LP) 的负压读数。 7. 等待 5 分钟后,检查低压侧压力读数是否上升。 如果压力上升,则表明系统存在泄漏。 执行泄漏 测试并修理泄漏部位。 如果压力没有上升,则表 明空调系统已正确抽真空且没有泄漏。 空调制冷系统油液的补充 如果在回收过程中或由于零部件的更换要从空调系统回 收制冷剂油,则必须重新补充。 可使用工具将制冷剂油 注入一个已经加注的系统。 对于加入空调制冷系统中制 冷剂油的正确数量。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 中的“1.1.1.2 制冷系统容量”。 重新加注制冷剂 !G!201523021094|243|223!/G! 1. 确保高压侧与低压侧手动阀都已关闭。 2. 将空调维修中心置于 ON 位置。 3. 使用装在软管端部的切断阀,将空调维修中心的 高压侧(红色)软管或低压侧(蓝色)软管连 接至车辆空调系统加注口。 打开切断阀阀门以压 下加注口的单向阀。 4. 在控制面板上选择空调制冷剂加注程序,并设定 加注量为700 克。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起动发动机,因为所有自动空调维 修中心都配有一个泵,用来将制冷剂注入空调系统。 重要注意事项:如果必须起动发动机以通过低压侧完成 加注,确保不能超过 275 千帕,这是为了确保制冷剂在 进入压缩机时蒸发。 重要注意事项: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以将发动机转速 稳定在 2000 转/ 分,以便于加注剩余的部分。 5. 打开空调维修中心上的高压侧和低压侧手动阀。 空调维修中心将开始向空调系统加注制冷剂。 如 果无法向空调系统内加注指定量的制冷剂(尤其 是较冷的天气下),关闭高压侧手动阀,打开低 压侧手动阀,起动发动机并运行空调。压缩机 “吸入”侧的运行会将制冷剂吸入空调系统内。冲洗程序 特别注意事项:在使用专用冲洗溶剂时,务必遵照所有 安全规程和急救措施。 请联系溶剂供应商,索要列出了 所有安全须知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MSDS)。 1.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 重要注意事项: 推荐的冲洗方式是开环。 在执行冲洗程 序前,阅读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说明。 2. 拆下压缩机。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5 压缩机的更换”。 然后通过压缩机 放油螺塞、压缩机后部软管衬垫端口排出所有机 油。 建议不要通过压缩机冲洗。 重要注意事项:遵照“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 “储液干燥器的更换”,以便正确拆卸滤储液干燥器 (FDR)。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在拆卸后再次使用过滤储液干燥器 (FDR)。重要注意事项:将热膨胀阀放在塑料袋中以避免被空气 中的灰尘和水分污染。 4. 将所有软管/ 管接头从热膨胀阀上断开,参见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2 热膨 胀阀的更换”。 对于冷凝器,参见“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6 蒸发器芯的更换 (A)”。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2 热膨胀阀的更换”,拆下热膨胀阀。 5. 将溶剂注满冲洗罐。 将压力软管和冲洗枪把手连 接至被冲洗部件的出口侧。 将一个干净的塑料管 (简单地将软管插入部位或用蜗杆传动卡夹)连 接至出口以将废溶剂排放到收集容器中。 6. 将溶液容器连接至压力源,如干燥的车间压缩空 气或干燥的氮气(二氧化氮)。 压力用于推动溶 剂通过空调部件。 7. 开启冲洗枪并推动溶剂通过部件。 8. 反向冲洗相同的部件。 9. 透过透明的塑料排放软管看液体何时变得清澈, 这表明部件的内部清洁程度。 在蒸发器、冷凝 器、软管和管路上执行相同操作。 10. 冲洗完成后,将空调系统打开与大气流通 30 分 钟,以“沸腾完”部件中残留的溶剂。 然后用密 封垫圈重新连接所有部件。 11. 通过放油螺塞,并转动前皮带轮,向压缩机添加 总规定量的聚二醉油(用于整个系统)。1.1.4.4 压缩机机油的平衡 排放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重要注意事项:放油时,转动压缩机以便于排出制冷剂 油。 1. 放出并测量从原压缩机中放出的制冷剂油。 2. 记录从已拆卸的压缩机中放出的油量。此测量值 在安装更换的压缩机时会用到。 3. 正确报废已用过的制冷剂油。平衡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在压缩机更换过程中,必须平衡空调系 统中的制冷剂油。 1. 在安装压缩机前,必须排掉全部制冷剂油。量。 2. 添加与从拆下的压缩机排放的相同量的聚二醇 (PAG) 油。 1.1.4.5 压缩机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电子检漏器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2.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3. 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4. 拆下附件传动皮带或空调传动皮带。 参见“发动 机机械系统”中的“6.1.5.1 传动皮带的更换”。 5. 断开压缩机电气连接器 (1)。6. 拆下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至压缩机的固定螺栓 (1)。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7. 将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 (1) 从压缩机 (2) 上断 开。 重要注意事项:端口密封件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后务必 报废。6. 拆下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至压缩机的固定螺栓 (1)。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7. 将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 (1) 从压缩机 (2) 上断 开。 重要注意事项:端口密封件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后务必 报废。安装程序 1. 如果更换压缩机,需平衡压缩机机油。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4 压缩机机 油的平衡”。 2. 将压缩机安装至压缩机安装支架。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3. 安装压缩机至压缩机安装支架的固定螺栓 (1)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 4. 拆下压缩机端口护帽。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5. 安装两个新的端口密封垫圈。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6. 将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 (1) 连接至压缩机 (2) 7. 安装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 (1) 至压缩机 (2) 固定 螺栓。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8. 安装压缩机电气连接器 (1)。 9. 安装附件传动皮带或空调传动皮带。 参见“发动 机机械系统”中的“6.1.5.1 传动皮带的更换” 10. 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11. 排空并重新加注制冷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12.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13. 用电子检漏器测试修理部件的接头或重新安装的 部件是否泄漏。 1.1.4.6 压缩机安装支架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压缩机。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5 压缩机的更换”。 2. 拆下压缩机传动皮带惰轮至压缩机安装支架的固 定螺栓 (2)。 3. 将压缩机传动皮带惰轮 (1) 从压缩机安装支架上 拆下。4. 拆下压缩机安装支架至发动机的固定螺栓 (1)。 5. 将压缩机安装支架从发动机气缸体上拆下。4. 拆下压缩机安装支架至发动机的固定螺栓 (1)。 5. 将压缩机安装支架从发动机气缸体上拆下。3. 将压缩机传动皮带惰轮 (1) 安装至压缩机安装支 架。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4. 安装压缩机传动皮带惰轮固定螺栓 (2)。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58 牛米(43 磅力英尺)。 5. 安装压缩机。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5 压缩机的更换”。1.1.4.7 密封垫圈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重要注意事项:此程序适用于空调系统所有的密封垫 圈。 1. 拆解相应的空调制冷部件。参见相应的修理程 序。 重要注意事项:使用一个合适的工具。 将凿子末端均匀 地一直插入密封垫圈下方(如图所示),并提起密封垫 圈。 2. 将密封垫圈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检查密封垫圈是否存在损坏迹象,以确定故障的 根本原因。 4. 检查空调制冷部件是否损坏或有毛刺。必要时修 理。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5. 用盖帽或胶带封住空调制冷部件。 6. 报废密封垫圈。 安装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1. 检查新的密封垫圈是否有任何裂纹、切口或损坏 迹象。必要时予以更换。 2. 将盖帽或胶带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用不起毛、清洁干燥的抹布,小心地清洁空调系 统制冷部件的密封表面。1.1.4.7 密封垫圈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重要注意事项:此程序适用于空调系统所有的密封垫 圈。 1. 拆解相应的空调制冷部件。参见相应的修理程 序。 重要注意事项:使用一个合适的工具。 将凿子末端均匀 地一直插入密封垫圈下方(如图所示),并提起密封垫 圈。 2. 将密封垫圈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检查密封垫圈是否存在损坏迹象,以确定故障的 根本原因。 4. 检查空调制冷部件是否损坏或有毛刺。必要时修 理。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5. 用盖帽或胶带封住空调制冷部件。 6. 报废密封垫圈。 安装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1. 检查新的密封垫圈是否有任何裂纹、切口或损坏 迹象。必要时予以更换。 2. 将盖帽或胶带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用不起毛、清洁干燥的抹布,小心地清洁空调系 统制冷部件的密封表面。4. 将新密封垫圈小心地滑至空调制冷部件。 5. 密封垫圈必须完全就位。 6. 装配空调部件。 7. 参见相应的修理程序。1.1.4.8 O 形密封圈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重要注意事项:此程序适用于空调系统所有的 O 形密 封圈。 1. 拆解空调制冷部件。参见相应的修理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O 形密封圈是一次性件,使用后务必报 废。 2. 将 O 形密封圈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检查 O 形密封圈是否有损坏迹象,以帮助确定故 障的根本原因。 4. 检查空调制冷部件是否损坏或有毛刺。必要时修 理。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5. 用盖帽或胶带封住空调制冷部件。 6. 报废 O 形密封圈。安装程序 1. 检查新的 O 形密封圈是否有开裂、切口或损坏迹 象。必要时予以更换。 2. 将盖帽或胶带从空调制冷部件上拆下。 3. 用不起毛、清洁干燥的抹布,小心地清洁空调系 统制冷部件的密封表面。 4. 将新的 O 形密封圈涂上制冷剂油。 5. 将新的 O 形密封圈小心地套到空调制冷部件上。6. O 形密封圈必须完全就位。 重要注意事项:参见相应的修理程序。 7. 装配空调部件。 1.1.4.9 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J 39400-A 卤素检漏器。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回收制冷剂。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3. 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4. 拆下散热器空气导流器。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 统”中的“6.2.5.12 冷却风扇和护罩的更换”。 5. 拆下乘客侧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 中的“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重要注意事项:向上抬起固定锁 10 毫米并滑动散热器 支架的滑动销,拆下上散热器支架。 10. 拆下上散热器支架 (1)。 11. 朝着发动机的方向,向后摇动散热器和冷凝器 12. 拆下排放管至冷凝器的固定螺母 (2)。 13. 将排放管从冷凝器 (1) 上拆下。安装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将护帽、螺塞或胶带从吸入/ 排放管端 拆下。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1. 安装新密封垫圈。 2. 将排放管安装至冷凝器 (1)。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3. 安装排放管至冷凝器的固定螺母 (2)4. 向后摇动散热器和冷凝器至垂直位置。 5. 安装上散热器支架 (1)。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6. 安装新密封垫圈。 7. 将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 (1) 安装至压缩机 (2)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的 特别注意事项”。 8. 安装压缩机进出口软管总成至压缩机的固定螺栓 (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9. 将新的密封垫圈 (3) 安装至吸入管接头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11. 安装上吸入管至下吸入管的固定螺母 (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 12. 安装乘客侧发动机装饰罩。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 统”中的“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13. 安装散热器空气导流器。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 统”中的“6.2.5.12 冷却风扇和护罩的更换”。 14. 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15.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16.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17.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2.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回收制冷剂。 3.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4. 拆下前风窗玻璃刮水器臂。 参见“刮水器/ 洗涤 器系统”中的“8.17.5.8 刮水器刮臂的更换”。 5. 拆下进风口格栅板。 参见“车身前端”中的 “8.1.2.15 进气格栅板的更换”。 6. 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7. 拆下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的 “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8. 拆下前空气导流器。 参见“车身前端”中 “8.1.2.17 前导流板的更换”。 9. 拆下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至冷凝器端口的固定螺 母 (1)。安装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1. 将新的密封垫圈安装至吸入管/ 液管。 2. 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 (1) 置于热膨胀阀 (2) 上。安装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至热膨胀阀的固定螺母 (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 4. 将液管固定卡夹连接至液管。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5. 将新的密封垫圈 (3) 安装至吸入管接头。 6. 将上吸入管 (1) 置于下吸入管 (2) 上。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7. 安装上下吸入管之间的固定螺母 (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22 牛米(16 磅力英尺)如有必要,安装动力转向冷却器管 (1)。 10. 安装前空气导流器。 参见“车身前端”中 “8.1.2.17 前导流板的更换”。 11. 安装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的 “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12. 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13. 安装集气室盖板。 参见“车身前端”中的 “8.1.2.15 进气格栅板的更换”。 14. 安装前风窗玻璃刮水器臂。 参见“刮水器/ 洗涤 器系统”中的“8.17.5.8 刮水器刮臂的更换”。 15.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16.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17.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 1.1.4.11 干燥剂包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电子检漏器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2.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5. 拆下冷凝器右侧的塑料螺帽 (1)。 重要注意事项:如果空调系统内有气压,不要拆下卡 环。 6. 用软锤轻轻地向下敲储液干燥器的瓶塞,以为拆 下卡环留出间隙。 7. 用卡环钳拆下卡环 (2)。 8. 用一个合适的螺栓,将螺栓旋进储液干燥器瓶塞 (3) 螺纹孔内。 然后向上拉螺栓以将塞子从冷凝器 壳体上拆下。 9. 用一合适的工具将滤芯 (4) 从冷凝器壳体上拉出。 在滤芯的下唇上施加足够的力,拉出滤芯。安装程序 1. 将储液干燥器总成 (4) 安装到冷凝器壳体内。 2. 安装储液干燥器瓶塞 (3),确保将其安装在卡环槽 下方。 3. 用卡环钳安装卡环 (2)。 4. 将塑料螺帽 (1) 安装至冷凝器。 5. 向后摇动散热器冷凝器,使其就位。 6. 安装上散热器支架 (1)。 7. 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8.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9.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1.1.4.12 热膨胀阀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电子检漏器 1. 拆下发动机盖。 2.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3. 拧下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固定在热膨胀阀上的 固定螺母 (1)。 4. 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从隔断阀上分开。 重要注意事项:立即用一个合适的护帽或胶带封住空调 系统的开口处,以防止系统从大气中吸收水分。 5. 用一合适的工具,拧下热膨胀阀至蒸发器的固定 螺钉 (1)。 重要注意事项:将热膨胀阀放在塑料袋中以避免被空气 中的灰尘和水分污染。 6. 将热膨胀阀从蒸发器上拆下。重要注意事项:在安装热膨胀阀前,确保安装至蒸发器 的 E 卡箍就位,以使固定螺栓起作用。 2. 将热膨胀阀重新安装至蒸发器。 3. 将热膨胀阀插入蒸发器固定螺钉 (1) 并张紧。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4 牛米(35 磅力英寸)。4. 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插入热膨胀阀。 5. 紧固蒸发器进出管总成至热膨胀阀的螺母 (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23 牛米(17 磅力英尺)。 6.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7.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1.1.4.13 冷凝器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电子检漏器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2.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 3. 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4. 拆下散热器上固定支架 (1)。 5. 拆下前空气导流器 (1)。 参见“车身前端”中 “8.1.2.17 前导流板的更换”。 6. 将一个合适的大容器置于冷凝器下方。安装程序 1. 降下散热器与散热器支架间的冷凝器 (1),将其安 装。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冷凝器至散热器的固定螺栓 (1)。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11 牛米(97 磅力英寸)。 3. 向后摇动散热器和冷凝器至垂直位置。重要注意事项:切勿用机油涂抹新的密封垫圈。 密封 垫圈必须干燥地安装。 使用矿物油会造成垫圈失效,因 为垫圈膨胀会导致制冷剂泄漏。 4. 安装一个新密封垫圈管接头。 将液管置于冷凝器 (2) 上。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 “1.1.4.10 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的更换”。 5. 将排放管置于冷凝器 (1) 上。参见“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中的“1.1.4.9 压缩机进出口软管 总成的更换”。6. 安装动力转向管/ 软管 (1)。 7. 安装前空气导流器。 参见“车身前端”中 “8.1.2.17 前导流板的更换”。 8. 安装散热器上固定支架 (1)。 9. 加注动力转向液储液罐。 参见“动力转向系统” 中的“2.1.4.2 检查并添加动力转向液”。 10. 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 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换”。 11.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12.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1.1.4.14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的更换 所需工具 电子检漏器 拆卸程序 1. 回收制冷剂。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 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加注”。 2.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3. 排空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 4. 拆下仪表板中间支架。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 制台”中的“8.9.5.27 仪表板支架的更换”。 5. 断开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电气连接 器。6. 在加热器软管 (1) 上作标记并将其从加热器芯管 上拆下。 7. 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从热膨胀阀上拆下。参见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9 压缩机 进出口软管总成的更换”。 8. 拆卸位于发动机舱前罩板加热器软管下方的空调 模块安装螺栓。11. 拆卸位于进气格栅下方的空调模块安装螺栓。 12. 将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元从车辆上拆下。 安装程序 1. 将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安装至车辆。 重要注意事项:确保排水管槽和排水总成在一起。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位于发动机舱前罩板加热器软管下方空调模 块安装螺栓。3. 安装位于发动机舱前罩板热膨胀阀下方的空调模 块安装螺栓。 紧固 紧固安装螺栓到 9 牛米(80 磅力英寸)4. 安装位于进气格栅下方的空调模块安装螺栓。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9 牛米(80 磅力英寸)。 5. 安装空调进气格栅。参见“8.1.2.15 进气格栅板 的更换”。 6. 将蒸发器进出口管总成安装至热膨胀阀。参见 “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9 压缩机 进出口软管总成的更换”。7. 将加热器软管安装至加热器芯管。 8. 安装仪表板支架。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7 仪表板支架的更换”。 9. 安装仪表板安全气囊模块。 参见“安全气囊系 统”中的“9.2.5.8 安全气囊系统仪表板模块更 换”。 10. 安装仪表板装饰垫。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9 仪表板饰板的更换- 组合仪 表”。 11.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中的“6.3.5.1 蓄电池负极电缆的断开/ 连接程 序”。 12. 加注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 13. 排空并重新加注空调系统。 参见“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中的“1.1.4.2 制冷剂的回收和重新 加注”。 14. 用电子检漏器检测部件接头是否泄漏。1.1.4.15 线束总成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重要注意事项: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是线束的一部分。 1.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 2. 将线束电气连接器从电气执行器和暖风、通风与 空调系统控制模块上断开。 重要注意事项:用尖嘴钳夹住安装卡夹的端部并将卡夹 从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拉出。 3. 将线束卡夹 (1) 从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元上 松开4. 将卡夹从 (1) 从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元的下 方拆下。重要注意事项: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是线束的一部分。 5. 将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1) 定位于暖风、通风与空 调系统单元的乘客侧,抓住传感器的壳体,将其 顺时针旋转 45 度,并将其从暖风、通风与空调 系统单元上拉出。安装程序 1. 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1) 壳体,将其逆时针旋 转 45 度,安装进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元内。安装程序 1. 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1) 壳体,将其逆时针旋 转 45 度,安装进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元内。3. 将线束卡夹 (1) 安装到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单 元内。 4. 将线束电气连接器连接至电气执行器和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控制模块。 5. 安装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1.1.4.16 蒸发器芯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 2. 将隔热材料 (1) 从管总成上拆下。 3.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管路卡箍螺钉。4.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管路卡箍。 8. 将热敏电阻电气连接器 (1) 从暖风、通风与空调 系统模块总成固定件上断开。 9. 拆下鼓风机模块5. 拆卸热膨胀阀固定螺钉和双头螺栓。 6. 拆卸热膨胀阀。 7. 拆下热敏电阻固定件。10. 拆下固定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壳体的螺钉和卡 夹。11. 分离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12. 拆下蒸发器芯安装程序 !G!2221013061383|243|222!/G! 1. 加注制冷剂油。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 中的“1.1.1.2 制冷系统容量”。 2. 将新的蒸发器芯密封件安装至蒸发器。 3. 安装蒸发器芯。 !G!07H0101008|243|223!/G! 重要注意事项:确保所有温度和模式风门与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内的相应槽对齐。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将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壳体 的两部分接合在一起。 重要注意事项:每次壳体分离后,都要安装新的强化密 封件。 4. 将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两个部分连 接在一起。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5. 安装将壳体固定在一起的螺钉。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1 牛米(8 磅力英寸)。 6. 将前风管安装到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上。 确保固定件正确安装。 7. 重新布置线束,并连接左侧和辅助温度执行器电 气连接器。 8. 将热敏电阻电气连接器连接至暖风、通风与空调 系统模块总成固定件。 9. 将新的 O 形密封圈安装至蒸发器芯和热膨胀阀管 路。 参见“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 “1.1.4.8 O 形密封圈的更换”。10. 小心地将热膨胀阀滑到蒸发器芯上直至其就位。 11. 安装热膨胀阀固定螺钉。 紧固 紧固热膨胀阀固定螺钉至23 牛米(17 磅力英 尺) 12. 安装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管路卡夹。 13. 安装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管路卡夹螺钉。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1 牛米(8 磅力英寸)。 14. 将隔热材料 (1) 安装至管路和热膨胀阀。 15. 安装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1.1.4.17 蒸发器排水软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2.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 重要注意事项:该步骤必须在车辆下方完成。 3. 推动锁紧凸舌 (1),将排水总成从地板上拆下。安装程序 1. 将排水总成安装至地板。 2. 安装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1.1.4.18 加热器进口软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眼睛保护 的告诫”。 1. 排空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 2. 拆下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的 “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重要注意事项:拆卸前,标记软管和卡箍的位置以确保 装配时正确对齐。 3. 拆下加热器芯上的固定卡箍 (1)。4. 用一合适的工具松开固定卡夹 (3),将加热器软管 (1) 快接接头从加热器管 (2) 上断开。5. 断开加热器软管 (2)。 安装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安装软管时不 要扭曲或弯曲的特别注意事项”。 1. 安装加热器进口软管。 2. 将软管推到加热器管 (2) 上,以固定加热器软管 (1) 快接接头 (3),并倾听是否有咔嗒声,以确定 连接情况。3. 用 J 38185 将卡箍 (1) 套回到软管上原来的位置。 4. 重新安装右侧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 统”中的“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5. 加注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1.1.4.19 加热器出口软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排空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 2. 拆下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的 “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重要注意事项:拆卸前,标记软管和卡箍的位置以确保 装配时正确对齐。 3. 拆下加热器芯上的固定卡箍 (1),将卡箍套回软管 上的原始位置。4. 用一合适的工具松开固定卡夹 (3),将加热器软管 (1) 快接接头从加热器管 (2) 上断开。5. 拆下加热器软管 (1)。 安装程序 1. 安装加热器进口软管。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安装软管时不 要扭曲或弯曲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将软管推到加热器管 (2) 上,以固定加热器软管 (1) 快接接头 (3),并倾听是否有咔嗒声,以确定 连接情况。 3. 用 J 38185 将固定卡箍套回到软管上原来的位 置。 4. 重新安装右侧发动机盖。 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 (3.6 升)”中的“6.1.5.9 发动机盖的更换”。 5. 加注冷却系统。 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 “6.2.5.1 排出和加注冷却系统”。1.1.4.20 乘客舱空气滤清器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集气室盖板。 参见“车身前端”中的 “8.1.2.15 进气格栅板的更换”。2. 安装片状滤网固定件 (2) 并确保卡夹 (1) 能接合。 3. 安装集气室盖板。 参见“车身前端”中的 “8.1.2.15 进气格栅板的更换”。 1.1.4.21 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卸空调模块总成。参见“1.2.5.1 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控制模块的更换”。 2. 断开鼓风机和进出口总成上的电气连接器。 3. 拆卸空调控制模块。参见“1.2.5.1 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控制模块的更换”。 4. 拆卸再循环执行器。参见“1.2.5.2 内循环执行 器的更换”。 5. 拆卸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至空调箱总成的连接螺 钉。 6. 从空调模块总成上拆卸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安装程序 1. 安装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至空调模块总成上。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至空调模块总成紧固螺 钉。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9 牛米(80 磅力英寸)。 3. 安装再循环热行器。参见“1.2.5.2 内循环执行 器的更换”。 4. 安装空调控制模块。参见“1.2.5.1 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控制模块的更换”。 5. 安装鼓风机调速模块。安装程序 1. 安装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至空调模块总成上。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鼓风机和进风口总成至空调模块总成紧固螺 钉。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9 牛米(80 磅力英寸)。 3. 安装再循环热行器。参见“1.2.5.2 内循环执行 器的更换”。 4. 安装空调控制模块。参见“1.2.5.1 暖风、通风 与空调系统控制模块的更换”。 5. 安装鼓风机调速模块。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鼓风机电机固定螺钉 (1)。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1.5 牛米(13 磅力英寸)。 3. 连接鼓风机电机处理器电气连接器。 4. 连接鼓风机电机电气连接器。 5. 安装仪表板储物箱。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板”。 6. 安装右侧隔音板。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5 隔音板的更换-右1.1.4.23 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卸右侧隔音板。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5 隔音板的更换-右”。 2. 拆卸仪表板(I/P)储物箱。参见“仪表板、仪 表和控制台”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 表板”。 3. 断开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电气连接器。 4. 拆卸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安装螺钉。 5. 拆卸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安装程序 1. 安装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至鼓风机和进风口总 成。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紧固 件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安装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安装螺钉。 紧固 紧固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安装螺钉至 1.5 牛米 (13 磅力英寸) 3. 连接鼓风机电机控制模块电气连接器。 4. 安装仪表板(I/P) 储物箱。参见“仪表板、仪表 和控制台”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 板”。 5. 安装右侧隔音板。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5 隔音板的更换-右”。1.1.4.24 左侧仪表板外出风口导流板的更 换 拆卸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导流板出风口是车门装饰件的一部分, 如果需要将其更换,则需更换整个车门装饰件。 1. 参见“内饰”中的“8.10.2.24 前侧门饰板的更 换”。 1.1.4.25 仪表板中央出风口导流板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拉出仪表板 (IP) 中央通风总成。 参见“仪表板、 仪表和控制台”中的“8.9.5.28 中央控制面板的 更换”。 2. 拆下出风口至仪表板 (IP) 固定件的紧固件 (1)。 3. 将出风口从仪表板 (IP) 上拆下安装程序 !G!07H0101012|242|222!/G! 1. 将出风口安装到仪表板 (IP) 内。 2. 将出风口推进仪表板 (IP) 内以使固定件就位。 3. 安装出风口至仪表板 (IP) 紧固件的固定件。 4. 将中央出风口总成安装至仪表板 (IP)。 参见“仪 表板、仪表和控制台”中的“8.9.5.28 中央控制 面板的更换”。1.1.4.26 右侧仪表板外出风口导流板的更 换 拆卸程序 重要注意事项:导流板出风口是车门装饰件的一部分, 如果需要将其更换,则需更换整个车门装饰件。 1. 参见“内饰”中的“8.10.2.24 前侧门饰板的更 换”。 1.1.4.27 左上仪表板 (I/P) 出风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仪表板 (IP)。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6 仪表板的更换”。 2. 拆下出风管至仪表板 (IP) 的固定螺钉 (2)。 3. 拆下出风管 (1)。安装程序 !G!201523022058|243|223!/G! 1. 安装出风管 (1)。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将出风管固定螺钉 (2) 安装至仪表板 (IP)。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2 牛米(18 磅力英寸)。 3. 安装仪表板 (IP)。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6 仪表板的更换”。 1.1.4.28 右上仪表板 (I/P) 出风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仪表板 (IP)。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6 仪表板的更换”。 安装程序 1. 将出风管 (1) 安装至仪表板 (IP)。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2. 将出风管固定螺钉 (2) 安装至仪表板 (IP)。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2 牛米(18 磅力英寸)。 3. 安装仪表板 (IP)。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6 仪表板的更换”。 1.1.4.29 前风窗玻璃除霜器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下仪表板 (IP)。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26 仪表板的更换”。 1.1.4.30 右侧地板出风管的更换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手套箱总成。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板”。 2. 拆下地板出风管至仪表板 (IP) 的固定螺钉 (1)。 3. 将地板出风管 (2) 从仪表板 (IP) 上拆下。2. 拆下出风管至仪表板 (IP) 的固定螺钉 (2)。 3. 将出风管 (1) 从仪表板 (IP) 上拆下。安装程序 1. 将地板出风管 (2) 安装至仪表板 (IP)。 2. 将地板出风管固定螺钉 (1) 安装至仪表板 (IP)。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2 牛米(18 磅力英寸)。 3. 安装手套箱总成。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板”。1.1.4.31 左侧地板出风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1. 拆下右侧膝垫。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台” 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板”。 2. 拆下地板出风管至仪表板 (IP) 的固定螺钉 (1)。 3. 将地板出风管从仪表板 (IP) 上拆下。安装程序 1. 将地板出风管安装至仪表板 (IP)。 2. 将地板出风管固定螺钉安装至仪表板 (IP)。 紧固 将螺钉紧固至 2 牛米(18 磅力英寸)。 3. 安装右侧膝垫。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台” 中的“8.9.5.13 储物箱的更换- 仪表板”。 1.1.4.32 左后地板出风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下前部地毯。 参见“内饰”中的“8.10.2.10 地毯的更换-前”。 2. 拆下中央控制台。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2 前地板控制台的更换”。 3. 将固定销 (1) 从风管 (2) 上拆下。 4. 将风管 (1) 从地板上拆下。 5. 将风管 (1) 从模块上断开。安装程序 1. 将风管连接至模块 (1)。 2. 将风管安装至地板。 3. 将固定销 (1) 安装至风管 (2)。 4. 安装中央控制台。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2 前地板控制台的更换”。 5. 安装前部地毯。 参见“内饰”中的“8.10.2.10 地毯的更换-前”。1.1.4.33 右后地板出风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下前部地毯。 参见“内饰”中的“8.10.2.10 地毯的更换-前”。 2. 拆下中央控制台。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2 前地板控制台的更换”。 3. 将固定销 (1) 从风管 (2) 上拆下。 4. 将风管从地板上拆下。 5. 将风管 (1) 从模块上断开。安装程序 1. 将风管 (1) 安装至模块。 2. 将风管 (1) 安装至地板。 3. 将固定销 (1) 安装至风管 (2)。 4. 安装中央控制台。 参见“仪表板、仪表和控制 台”中的“8.9.5.12 前地板控制台的更换”。 5. 安装前部地毯。 参见“内饰”中的“8.10.2.10 地毯的更换-前”。 1.1.4.34 加热器芯的更换 拆卸程序 1. 拆下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参见“暖 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1.1.4.14 暖风、通 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的更换”。 2. 拆下加热器软管托架螺钉。 3. 拆下加热器软管托架 (1)。4. 拆卸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固定螺钉(1)。 5. 拆卸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 6. 将加热器芯从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中 移出安装程序 1. 将加热器芯推进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内。 2. 安装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 3. 安装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固定螺钉。 紧固 紧固螺钉至 1 牛米(9 磅力英寸)安装程序 1. 将加热器芯推进暖风、通风与空调系统模块总成 内。 2. 安装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4. 按图示顺序,安装并紧固油底壳至气缸体的固定 螺栓。 紧固 将 8 毫米螺栓 (1-11) 紧固至 23 牛米 (17 磅力英 尺)。 将 6 毫米螺栓 (12,13) 紧固至 10 牛米(89 磅力 英寸)。 5. 安装变速器至油底壳的固定螺栓 (1)。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 48 牛米(17 磅力英尺)。3. 安装加热器芯体固定支架固定螺钉。 紧固 紧固螺钉至 1 牛米(9 磅力英寸)


用户 hhj888 ***其他客服问题:
  电喷系统维修资料,维修手册s.. 奇瑞威麟X52011-SQR484
  2006年F3的维修资料?x.. 比亚迪F32006-111
  变速器维修手册?.. 一汽丰田锐志2009-
  发动机机械维部分修资料s.. 昌河铃木浪迪2009-K14B
以下是别克相关车型的客服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倒车摄像系统电路图..别克GL8 2011-9 LFW [LSGUA83B1B**]
 平时开着很好,就是早上冷车启动容易熄火。..别克凯越凯越 04年 132346K
 发动机电脑数据线从哪里过来的..别克君越 06 2.4
 进气歧管螺丝安装扭矩,节气门螺丝安装扭矩..别克GL8陆上公务舱 2020 LSY [LSGUA84L3M**]
 07年凯越后备箱开关线路图中的C351插头位置在..别克凯越07年别克 07年 1.6
 发动机电脑版插针图..别克SGM7103LBA1 2019 LIW [LSGKE54A3K**]
 2020款别克GL8全车通讯电路图(备注: 按车型查..别克GL8 2020年10月 LSY [LSGUL83L4L**]
 机油单向阀和废气单向阀位置..别克科鲁兹掀背 2015 LDE [LSGPC62U0F**]
 继电器位置和保险位置说明图在那里查找?..别克全新英朗 2018 L16 [LSGkE5412J**]
 换完刹车灯泡,保养归零,车内顶灯亮不灭!..别克君威 2006 灯泡
 12年君威发动机电路图..别克君威 12 LTD [LSGGA53YXC**]
 11年别克林荫大道发动机电脑针脚图..上海别克林荫大道 2011年4月 LFI [LSGEW53B8B**]

Copyright @ 2009 www.car3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14226号-2 增值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川B2-20190647 服务电话:028-87038205 87039205 87020205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15号 公司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经开区南二路309号 鼎峰动力港 企业办公总部基地 12栋
2025-05-04.-.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