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步骤
4.1、取下轮胎装饰罩。4.7、对摩擦片厚度进行测量,如果小于1.5mm,请务
必及时更换,更换时应成对更换。
4.8、用14#扳手拆下制动油管螺母,可将制动钳完全
取下。
注意制动液的回收;
制动液有腐蚀性,在拆下制动油管螺母的时候不要将
制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
注意:如在维修过程中需松开刹车油管螺母,
在重新安装后需对制动系统管路进行排除空气。
排除空气的具体步骤如下
5.1、将放气软管及清洁容器连接到放气螺栓上。
5.2、连续踩踏制动踏板至无法再继续踩下后,保持踏
板踩踏压力,用10#开口扳手将放气螺栓旋开1/2-3/4
圈,使制动液中的空气随制动液排出。
5.3、拧紧放气螺栓,重复步骤5.2 的操作,
直至制动液无气泡排出。
5.4、检查制动液液面高度。4.3、取下制动钳总成,更换摩擦片及制动油管的拆卸参
照前制动器。(后制动器盘式部分与前制动器结构原理相
同,制动缸数量为前二后一)注:如只是进行更换摩擦片操作,可直接松开导向螺栓,
将制动钳体取下进行更换。4.4、取下制动钳成后,晃动制动盘,必要时用橡皮锤敲击
制动盘端面,可将其取下进行测量或维修。
(制动盘同时起到手制动中制动鼓的作用)
4.5、取下制动盘(鼓)后,可对制动蹄片进行检查、测量。4.6、如取下上图所示轮毂轴承法兰面,需将轮胎装上,车
辆着地后拉起手刹,拧下轮毂锁止螺母。、至图示步骤可对制动蹄片等进行操作。
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4.3、将拉索前端从开口处取出,可取下拉索总成。
4.4、用十字螺丝刀拧开手刹处的紧固螺钉。如果需对手制动进行单侧调节,调整顶杆的长度
(顺时针,松;逆时针,紧)可实现手制动的调整。
注:可以通过制动器背面的调整孔用一字螺丝刀
进行调整。七、ABS 系统的维修
1、准备工作
工具:专用诊断仪、开口扳手、套筒扳手等
辅料:制动液
2、注意事项
2.1、点火开关处于“ON”位时,不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以免损坏电子控制装
置。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应先将点火开关断开。
2.2、不可向ECU供给过高的电压,否则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
2.3、注意使电子控制单元免受碰撞和敲击,以避免损坏。
2.4、高温环境也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在对汽车进行烤漆作业时,应将电子控制装置从
车上拆下。另外,在对系统中的元件或线路进行焊接时,也应将线束插头从电子控制装置上拆下。
2.5、不要让油污沾染电子控制装置,特别是接线端子。否则,会使接线端子接触不良。
2.6、蓄电池电压过低时,系统将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要注意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查,特
别是当汽车长时间停驶后初次启动时更要注意。
2.7、不要使车轮转速传感器沾染油污或其它脏物,否则,车轮转速传感器产生的车轮转速信号就
可能不够准确。影响系统控制精度,甚至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外,不要敲击转速传感器;否
则,很容易导致传感器发生消磁现象,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2.8、在对液压系统进行维修时,应首先使蓄能器中的高压制动液完全释放,以免高压制动液喷出伤人。在释放蓄能器中的高压制动液时,先将点火开关断开,然后反复地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
直到制动踏板变得很硬时为止。另外,在制动液压系统完全装好以前,不能接通点火开关,以免
电动泵通电运转。
2.9、制动系统应使用专用的管路,因为制动系统往往具有很高的压力,如果使用非专用的管路,
极易造成损坏。
2.10、ABS控制系统中的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都是不可修复的,
如果发生损坏,应该进行整体更换。
2.11、在对制动液压系统进行维修后,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觉制动踏板变软时,应按照要求的方
法和顺序对制动系统进行排气。
2.12、不可选用不同规格的轮胎,否则会影响ABS控制系统控制效果。1、总泵前腔制动硬管总成 2、总泵后腔制动硬管总成
3、前右制动硬管I 总成 4、后左制动硬管I 总成
5、前左制动硬管I 总成 6、后右制动硬管I 总成
7、六槽管夹 8、护套
9、螺母 10、六槽管夹支架2. 各管路的联接顺序不得有错误,ABS 上先将总泵前腔和后腔的管路安装后,依次安装
前左、后右、后左、前右制动硬管I 总成,并用六槽管夹将其互相隔离。
3. 前左制动硬管I总成穿过前舱,必须将护套固定于孔上以保护硬管。注意:
1、管路连接后需进行制动器排气操作。
2、安装完毕后,接通电源,用诊断仪进入系统,读取故障码然后清除,完成后再进行测试。、注意事项
3.1、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2、在进行底盘维修时请注意举升机的安全锁是否锁止。
3.3、拆装减震弹簧时避免弹簧向外弹出而伤人。
3.4、不允许对车轮悬架的承重部件和车轮的导向部件进行焊接和矫正。
3.5、拆卸底盘部件时都要更换新的自锁螺母和锈蚀的螺母,保证安全性。
4、拆卸步骤
4.1、减振器总成的拆卸4.3.1、将车辆举升至一定高度(方便支撑及拆卸操作),
再分别将后桥与钢板弹簧拆支撑固定。、取下后吊耳销盖板,抽出后吊耳销,使板簧后部与
车架分离,取下板簧。
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4.4、下推力杆的拆卸
4.4.1、下推力杆固定点如图所示,卸下推力杆前部固定点
的固定螺母,再拆下前固定销锁止螺栓,从后部将前固定
销抽出,取下推力杆。注:拆装时注意下推力杆左右两侧标示区别。
4.4.2、拆下推力杆后部固定点,抽出下推力杆。4.5、横撑杆的拆卸
4.5.1、横撑杆固定点如图所示,左侧固定点位于后桥上,右
侧固定点位于车架左侧纵梁上。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3、前轮外倾角的调整
当前轮外倾角不在标准值范围内,则松开上摆臂轴与
车架之间的连接螺母,在摆臂轴与车架之间增加或减
少垫片以调整前轮外倾角,垫片有1.0mm、1.5mm、
2.0mm 三种规格调整步骤:测量外倾角值,根据测量值和目标值的差值计算需要的插片数量以及插片厚度,拆下
车轮,松开上摆臂锁紧螺母,插片或拆片后重新锁紧,再紧固车轮,重新测量,直至达到目标值。五、轮胎的安装及气压调整
1、装配气门嘴
装配气门嘴前,先检查车轮上的气门孔是否光滑无毛刺,然后将气门嘴橡胶体表面涂上甘油或
将气门嘴在甘油中浸一下,用专用工具以200-400N的力拉或压使气门嘴上的定位环通过车轮的
孔后即安装到位(允许用肥皂水替代甘油)。
2、装配轮胎
装配轮胎之前,将胎圈沿周向涂上甘油或肥皂水,同时注意:
2.1、轮辋上有轻点标记时,将轮胎的均匀性测试标记对准轮辋的轻点标记。
2.2、轮辋上无轻点标记时,将轮胎的动平衡测试标记对准气门嘴位置。
2.3、轮辋上无轻点标记,且轮胎上无动平衡测试标记、而有静平衡测试标记时,将气门嘴对准
静平衡测试标记。
2.4、轮胎的均匀性、动平衡、静平衡测试标记说明,另由奇瑞公司产品部或供应商书面提供,
并注明在工艺卡上。3、轮胎充气
轮胎充气后,拧上气门嘴防护帽进行动平衡试验,按需在轮辋内外侧边缘装配合适重量的平衡
块,要求最终总成不平衡度小于100gcm,约相当于轮辋内外侧边缘平衡块5g。注意:每个车轮
每侧最多允许使用一个平衡块,且最大质量不大于70g。在装配过程中避免对平衡块打击过重,
若感到打击过重,则应及时更换平衡块。更换下来的平衡块不允许重复使用5、车轮螺母紧固方法
固定螺母拧紧时,采用十字交叉式,拧紧程度要相近,车轮要能自由转动。最后上紧时,车轮
要位于地面。七、转向器使用说明及调整
1、转向液选用DEXRON Ⅲ。不允许将两种型号的油混合使用,否则会影响动力转向器的正
常使用,甚至损坏机件。换油时必须将整个系统内的油按换油规程排尽,更换新的符合规定的
油才能使用。
2、第一次换油周期是在汽车行驶5000Km 时,同时应清洗滤油器(在油罐中)。以后应根据路
况、行驶里程等定期检查或更换传动液压油,同时注意保证滤油器清洁度。
换油过程如下:
(1) 在正常温度下,向转向储液罐内加注转向液至储液罐体上的最大与最小刻度线之间,
并让液体在系统里静置至少2分钟。
(2) 顶起汽车前端,使前轮脱离地面
(3) 启动发动机,使其转速在怠速与1000rpm 之间,确保储液罐内油温升到60~80℃,左
右缓慢转动方向盘至极限位置,并轻微接触限位装置。
注意:不要在某一极限位置持续超过5s
(4) 如果液面下降,补充助力转向液。
(5) 将汽车降下,启动发动机,缓慢转动方向盘从左极限位置到右极限位置,并重复几次。
(6) 关闭发动机,检查液面,如下降,添加助力转向液至至储液罐体上的最大与最小刻度
线之间。
(7) 如果转向液中充满气泡,让汽车静止几分钟,然后重复以上过程,进行转向系统排气。
3、转向管柱的调节手柄,可调节转向管柱的角度(向上1.1,向上1.3)
4、转向臂轴齿扇与转向螺母齿条之间的啮合间隙已经预先调整适当,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再
调整。当它们磨损或转向器全面维修后必须重新调整(调整时将车辆置于直行位置、再将
转向臂与直拉杆脱开后进行),调整时先左、右转动转向盘、将转向臂轴的扇齿转到中间位
置,再用扳手将侧盖上的锁紧螺母松开、然后顺时针旋转调整螺栓,以旋不动调整螺栓为
调整完毕,再用扳手将侧盖上的锁紧螺母锁紧,输出轴(转向臂轴)齿扇与齿条的间隙调
整完毕。三、注意事项
2.1、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2、在进行底盘维修时请注意举升机的安全锁是否锁止。
2.3、拆装减震弹簧时避免弹簧向外弹出而伤人。
2.4、不允许对车轮悬架的承重部件和车轮的导向部件进行焊接和矫正。
2.5、拆卸底盘部件时都要更换新的自锁螺母和锈蚀的螺母,保证安全性。
四、拆装步骤
4.1、车架总成的拆装
4.1.1、车架与车身通过10 个车身悬置相连,
车身悬置结构如图所:注:各车身悬置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4.1.2、在车架与车身分离前,需先拆下蓄电池负极,将前舱线束与ECU 线束断开,并断开转向
传动轴与助力转向机的连接,以及换档、手制动操纵机构与底盘件的连接。、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
4.4、后桥总成的拆装(螺旋弹簧形式)
4.3.1、在举升机上将车辆升起,并将后轴支撑牢固,防止拆
卸过程中坠落。
4.3.2、拆下左右两侧后轮及后制动器。(具体步骤参照制
动器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