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器控制部分
H11+2.0TCI车型与威麟H5(以下简称H13+2.0TCI)车型相比,电器方面在组合仪表、
安全气囊、空调、音响控制单元、BCM做了修改,同时取消了TPMS系统,智能雨刮系统,
蓝牙免提系统,电动滑门系统,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而在倒车雷达系统,发动机防盗系统方
面与H13+TCI 豪华版车型控制策略相同,各服务站在维修时可参考《威麟H5 维修手册—
—电器控制部分》,下面分别对H11+2.0TCI豪华版车型组合仪表、安全气囊、手动前空调、
音响控制单元、BCM的控制策略进行说明。
1、组合仪表控制策略
与H13+2.0TCI 车型相比,H11+2.0TCI车型当点火钥匙打到ON 档时,仪表LCD屏被点亮,
显示如下信息:时钟、里程小计、里程累计,不显示TPMS,而且,两者仪表背光策略不同,
H11 组合仪表仅在开启小灯时才点亮仪表背光,而H13 组合仪表在点火钥匙打到ON 档或开
启小灯时点亮仪表背光。其它控制策略与H13 相同,各服务站在维修时可参考《威麟H5维
修手册——电器控制部分》,不再赘述。
2、安全气囊控制策略
2.1安全气囊系统介绍
H11+2.0TCI 车型只装配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驾驶员安全气
囊为普通单级起爆,采用烟火式(非叠氮化钠式)气体发生器,气囊盖板上的LOGO 为镶
嵌式结构,表面镀铬;并带有喇叭按钮标记、SRS AIRBAG 字样,盖板材料为TPO。
13
2.2安全气囊控制策略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车辆速度发生突变,气囊控制器由此获得碰撞信号,控制器通
过计算是否需要点火,当确认需要点火时,控制器内微控制器发出点火信号给点火芯片,由
点火芯片发出点火电流给气体发生器引爆气囊,在气囊控制器发出点火信号的同时,气囊控
制器还将通过CAN 总线向BCM发出打开门锁的信号,确保发生碰撞后门锁能打开。
2.3安全气囊更换年限、更换安全气囊注意事项
1、所有气囊零件的安装和维修都应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操作,严禁在电源开启时安装、
拆卸,以及在生产线上的任何重新操作。如果涉及到安全气囊部件的更换或维修请务必切断
电源,而在汽车熄火或保险丝拆除的1 分钟之内,气囊控制器内部仍然会保留足够的起爆安
全气囊的电量,所以在气囊控制器和电池切断的1 分钟之后开始维修工作;
2、安装前需确认各种配置相对应的线束和安全气囊控制器,避免错装;
3、在汽车装配完成之后,请务必在控制器中清除所有错误码。对于此项工作,生产线
要安装特殊设备;
4、在安全气囊存放的地方要留有空间以防止安全气囊意外起爆。如没有留有气囊展开
空间,气囊意外起爆可能会对人身或车造成伤害;
5、为避免出现诊断错误码,在所有气囊系统部件都全部连接或在执行诊断检查之前,
请勿给安全气囊系统通电;
14
6、气囊和气囊控制器如果从超过1 米高的地方落下的时候,请勿再使用并进行隔离;
7、气囊和气囊控制器应轻拿轻放,严禁敲打或剧烈撞击;
8、气囊系统的装配、检测、拆卸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及规范,不要随意进行操作,
特此要求。
9、当气囊系统装配完毕,汽车启动时,传感器和诊断模块(安全气囊控制器)将激活
仪表上的报警灯并开始系统检查。若发现组合仪表上的气囊报警灯有此情况:一直亮6-7
秒才完全熄灭,则气囊系统是正常的;如控制器检查出有任何问题,此时安全气囊报警灯会
一直常亮,此时有两种情况:①在控制器内部存在历史故障,而这需用检测仪清除故障码即
可;②存在当前故障,这需用检测仪检测故障,并根据检测仪显示的故障检查相应的部件或
线束连接情况。气囊系统的诊断工作应在四轮定位之前的工位完成,要求在整车通电、气囊
模块等装配完全、紧固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诊断。
2.4气囊控制器的安装位置
气囊控制器安装在仪表台中部下方中通道的安装支架上,安装时必须根据SDM 上标签
所示的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车头)安装,然后用两个六角法兰面螺母(Q32006,力矩为
10±1N.m)及一个螺栓(A15-5305135,力矩为10±1N.m)固定,固定完毕后插上插件并检
查是否插接良好。
气囊控制器
15
2.5控制器针脚定义
警告灯控制
碰撞输出信息
安
全
气
囊
FC1H
FC1L
驾驶
员侧
安全
气囊
11
15 10
40
6
5
IGN FUSE
BAT
插脚号 插脚定义 连线颜色 连线型号(横截面积)
5 IG 电源 红 0.5
6 搭铁 黑 0.5
10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棕 0.5
11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绿 0.5
15 CAN-H 黄 0.5
40 CAN-L 蓝 0.5
故障代码:
故障码 故障名称
B1101 蓄电池电压过高
B1102 蓄电池电压过高
B1345 司机安全气囊打开
B1346 司机安全气囊阻值过高
1
26
25
50
16
故障码 故障名称
B1347 司机安全气囊阻值过低
B1348 司机安全气囊对地短路或搭铁
B1349 司机安全气囊对电源短路
B1620 安全气囊电脑内部故障
B1650 碰撞输出记录缺省
B2660 CAN 总线关闭
B2661 CAN 线通信错误(网络管理)
B2662 CAN 线通信错误(与BCM通信间)
B2663 CAN 线通信错误(与ICM通信间)
3、手动空调控制策略
前空调面板效果图如下:
3.1手动空调功能逻辑
按键 功能 功能描述
内外循环按钮 切换内外循环 1. 内外循环按钮每按一次,内外循环执行器转换一次内
外循环工作状态;
2. 当空调系统处于内循环状态时,内外循环工作指示灯
点亮;
3. 内外循环状态能够记忆。当风档开关再次开启后(且
在关风档期间没操作循环按钮),内外循环应能保持
关机前状态;
4. 内外循环按键在风档开关为“0 档”时,操作有效。
17
温度调节按钮 出风的冷热调节 1. 混合风门由全冷到全热线性分配,左下角为全冷状
态,右下角为全热状态;
2. 在风档开关为“0 档”时,操作有效。
模式调节按钮
( 前除霜按
钮、吹面按钮、
吹脚按钮)
调节吹风模式 1. 系统共设5个吹风模式,即吹面、吹面吹脚、吹脚、
吹脚除霜、除霜;
2. 按钮在风挡开关为“0 档”时,三个模式调节按钮依
然有效;
A/C按钮 开关空调压缩机 1.按下此键一次,开/关制冷功能切换一次,在制冷模式
下启动压缩机的请求信号是否发送需满足下面的条件:
(1) 当前蒸发器表面温度≤1℃时,停止发送压缩机请
求信号;
(2) 当前蒸发器表面温度≥6℃时,发送启动压缩机请
求信号;
(3) 与顶部蒸发器表面温度对应空调冷媒电磁阀的标
定同前蒸发器;
(4) 风档开关为“0 档”时,停止发送启动压缩机请求
信号,且A/C按键无效。
2.A/C 按键的指示灯为制冷模式的工作指示,与当前压
缩机是否吸合无关;
3.A/C 状态能够记忆,当风档开关再次开启后,A/C 应
能保持关机前状态。
后除霜加热按
钮
开关后除霜加热
功能
1. 后除霜按钮与空调控制面板上的其它功能相对独立,
不受其它功能键的影响,风档开关为“0 档”时,操
作后除霜按键依然有效;
2. 显示由BCM 输出控制端的反馈信号来决定,当反馈
信号为12V 的高电平时,后挡风玻璃加热器进行工
作,空调面板后除霜工作指示灯点亮,具体见下面接
口电路。
风档调节旋钮 鼓风机转速调节 1. 风档调节开关有“0-1-2-3-4”,共5个档位;
2. 风档开关为“0 档”时,除A/C 按钮操作无效外,操
作空调控制面板上的其它按键均有效且工作指示灯
工作。
综述 1. 按钮背光显示亮度的改变由整车夜光调节开关控制
(58b 输出);
2. 背光为蓝光。
3.2前空调面板的错误修补机能
在传感器输入值错误时,控制面板为了决定正确的操作数值,出现补修错误值,确定如
下:
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断路或短路时,均以小于1℃为基准操作。当前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18
故障时,禁止发送启动压缩机请求信号;当顶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故障时,禁止为空调冷媒
电磁阀供电。
3.3后除霜功能接口电路图
前
空
调
面
板
BCM
A9
A10
C30
C14
空调面板信号输出
空调面板工作指示灯电源
后风窗加热丝
12V
单
片
机
驱动器
电源
后除霜
继电器
3.4针脚定义
1)前空调线束与仪表线束对接针脚定义
引 脚 功 能 信 号 类 型
A1 背光电源 PWM 电源,额定电压12V,主频率:60-120Hz,占空比
范围:14±6%--90±5%。
A2 顶蒸温度传感器+ 连续信号,电流在100mA以下。
A3 顶蒸温度传感器- 连续信号,电流在100mA以下。
A4 鼓风机继电器控制线 电源地,电流在500mA以下。
A5 空
A6 压缩机请求输出 电平信号,高电平有效,空调输出端有下拉电阻。
A7 空
A8 防盗指示灯电源 12V电源,电源由BCM提供,防盗指示灯的负端在空调
线束内部接地,电流在100mA以下。
A9 后除霜输出 脉冲信号,当该功能触发时会有一个超过20ms的下降沿
(低电平脉冲),BCM计时和控制逻辑由BCM完成的,
输入端有上拉电阻。
19
A10 后除霜工作指示信号 电源信号,工作时为一个12V 的高电平信号,非工作状
态时有一个小于1Ω的下拉电阻。
A11 空调控制面板电源 电源,电流2A以下。
A12 鼓风机总电源 电源,电流在18A以下。
A13 空
A14 电磁阀控制电源 12V电源,电流在1.5A以下。
A15 空
2)前空调控制面板接插器定义
引脚 功能 引脚 功能
A1 控制盒电源 A19 前蒸发器传感器信号—
A2 后除霜工作指示灯+ A20 空
A3 空 B1 混合风门微电机—
A4 空 B2 吹面
A5 风门电机反馈电源,5V B3 内循环(内循环时,B3 输出地,B11 输出,12V )
A6 空 B4 除霜
A7 风门电机地 B5 吹脚/除霜
A8 空 B6 吹脚
A9 空 B7 空
A10 控制盒电源地 B8 背光+
A11 空 B9 混合风门微电机+
A12 A/C控制输入 B10 吹面/吹脚
A13 空 B11 外循环(外循环时,B11 输出地,B3 输出12V)
A14 空 B12 A/C请求输出
A15 混合风门电机反馈信号 B13 电磁阀电源输出
A16 后除霜信号输出 B14 空
A17 顶置蒸发器传感器信号+ B15 前蒸发器传感器信号+
A18 顶置蒸发器传感器信号— B16 空
3)顶蒸发器总成插接件B(线束侧插头在顶棚线束上);加热风扇开关C(线束侧插头
在发动机舱线束上);空调高低压开关插件D(线束侧插头在前舱线束上);后加热总成插件
E(线束侧插头在前舱线束上);空调压缩机电磁线圈插件F(线束侧插头在发动机电喷线束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