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故障发现并修理
能使用诊断仪的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并修理遵守以下基本概述。此外,在诊断仪不能诊断
时,仍然需遵守这个概述。
故障发现并修理
1. 故障诊断及维修的标准流程
故障诊断及维修遵守下面给出的基本诊断流程。如果诊断流程与下面给出的程序不同,或要求
额外的解释,这些差别也将被列出。
诊断方法
从顾客收集信息
重现 不能重现
检测故障症状
没有诊断代码或同
MUT-Ⅱ不能联系 显示诊断代码 显示诊断代码 没有诊断代码
阅读诊断代码 阅读诊断代码
记录下故障代码后,擦掉
诊断代码记忆 参考故障症状检
测表(参考相应分
组)
重新检查故障症状
显示诊断代码 没有诊断代码
阅读诊断代码
参考故障症状检测表(参考相应分组)
不断出错
3
怎样使用检测程序
电路中频繁出问题的原因一般是接头,元件,ECU 和连接之间的导线。一般按照这个程序来编
制检测程序,首先用一个接头或一个有问题的元件来试图发现问题。
检测程序 4 1.评价上面的诊断代码或故障症状
即使控制模式开关被打开指示器也不打
开或关闭。
指示器开关不应亮的时候亮了
问题原因
上面的情况下,ECU 开关回路有问题或指示
器回路有问题〉
OK
NG
OK
OK
NG 维修
OK
诊断仪数据清单
17 控制代码选择开关
OK:当开关运行时电压在大约0 伏-2.5 伏
-5 伏之间变化〉
2.表明使用诊断仪的检测
表明操作和检测程序
表明OK 操作条件。
ECU 开关元件检测
3.详细检测程序(方法)
如此的元件检测和回路检测
以单独页列出以供参考
检测开关接头A-44
不连接接头,检查旁边线路
电压在6-0 和8-0 之间
OK:大约5 伏
4.表明在一个特殊的连接中检测电压和电阻
(参考连接检测维修指南)
借助于这个符号在电路配置手册的电路图
中能找到接头的位置。
表明操作和检测程序,检测终端和检测条件。
表明ok 判断条件
检查下面的接头。A-44
检查故障症状
5.检查每个接头终端的接触条件。
(参考接头检测维修指南)
借助于这个符号在电路配置手册中
的电路图中能找到接头的位置。
注意:
检测完连接后重新连接恢复原状。
6.证实有故障症状。如果故障消失,则接头
可能被不恰当地插入,在检测过程重故障症状
可能已消失。
7.如果进行到这个阶段故障症状仍然存在,可能
是在接头的导线间有一个开路或短路,所以检测
导线。也有可能是ECU 有问题,所以更换ECU,
检查故障症状是否消失。
更换ECS-ECU
4
导线检测
在终端之间的电路里检测出一个开路或短路,这些终端按照接头检测是有缺陷的。按照电路配
置手册继续这项检测。这里,“检测电源和终端XX 之间的导线”也包括检测保险丝。(参见保险丝
检测维修指南。)
更换ECU 后的检测
如果在更换ECU 后,故障症状没有消失,重新开始检测程序。
5
接头检测维修指南
导线连接器
接头检测维修指南
当连接或断开连接时将点火开关转向
LOCK(OF),当检测时将点火开关转向ON,除
非有其它的说明。
超薄探针 对被连接的接头的检测(在连续的条件下检测回
路)
防水接头
使用特殊的工具(导线接头)决不能从导线旁插
入测试棒,因为这样做将影响防水性能,导致腐
测试棒 蚀。
普通(不防水)接头
从导线旁插入测试棒进行检测。
注意如果接头(列如:控制单元)太小,测试棒
不能插入,就不能强插。请使用特殊的工具(非
常小的探测器来达到这个目的)
用于连接器销
接触压力的检
查导线 对没有连接的接头的测试。
<当测试一个插孔时>
使用特殊的工具,将接头引线的检测导线压入导
线套)。接头引线的检测导线应该被使用。测试
棒不能强行插入,因为这样会引起有缺陷的接
触。
<当测试一个插头时>
将引线直接同测试棒接触
注意
不要把接头引线同测试棒短路,这样做可能损害
ECU 中的回路。
6
接头检测
视觉检测
接头没有连接或连接不合适。
接头引线被拔掉了
终端部分导线太紧
阴阳极接触不好
由于终端生锈或终端上有外部物质而接触
不好
接头引线检测
如果连接引线被损坏,即使终端接头器体完好终
端接头(阴阳极引线)将不能工作,引线可能是
被从连接的相反端拔出来了。因此轻轻地逐根拔
动引线确保完好。
连接结合检测
使用特殊的工具(检测到现状值)检测阴阳极引
线的结合。(引线拖曳力要大于1N)
7
保险丝检测维修指南
熔断保险丝检测维修要点
拆卸保险丝,检测保险丝负载端与地之间的电
阻。给所有与这根保险丝连接的电路开关一个连
续性的参数,如果这时侯电阻为零,那么在这些
开关和负载之间肯定有一个短路,如果电阻不为
零,则没有短路,但是一个短暂的短路也会引起
保险丝熔化。
短路的主要原因如下:
导线被车辆夹坏
由于磨损或热量使导线外壳损坏
接头或电路里进了水
人为错误(错误短路等)
关于错误间歇性情况的说明
在某些情况下间歇性的错误经常出现,如果这些
条件能被确定,检测,原因会变得简单。为了确
定某个错误间歇性出现的条件,首先详细地询问
顾客驾驶条件,天气条件,出现濒率和故障症状,
然后努力重现故障症状。第二步确定在这些条件
下出现故障症状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振动、气温和
其它因素。如果认为原因是震动 用接头和元件
执行以下步骤看是否故障症状会出现。
检查目标是接头和元件,它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
(它产生诊断代码或故障症状)
轻轻地上下、左右摇动接头。
轻轻地上下、左右摇动导线
轻轻地用手摇动每个传感器和继电器等
轻轻地摇动悬挂和其它可动部件的导线
注意
如果检测原因困难,也能使用MUT-Ⅱ的行程记
录功能。
8
车辆基本信息
基本技术参数表
整车基本尺寸
性能指标参数
9
质量参数
整车出厂标牌
整车出厂标牌位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侧前围板上,内容见下表:
序号
名称
1 车辆识别码(VIN)
2 车型品牌
3 产地国
4 发动机型号
5 发动机最大功率
6 座位数
7 发动机排量
8 生产序号
9 生产日期
车辆识别码
车辆识别码(VIN)是车辆的标识物,位于仪表板的左上角,从前挡风玻璃外可以看到。
识别码位置示意图
10
轮胎信息标牌
轮胎信息标牌位于前乘员侧门框架上。轮胎信息标牌有如下信息
• 轮胎规格
• 轮胎充气压力单位
• 前后轮胎冷态充气压力值
• 轮胎零件号
紧固件标准信息
公制紧固件度量标准
本车辆使用的紧固件多数是用公制作单位,更换紧固件时,必须保证替换的直径、螺距和强度正确。
『警告』:采用不正确的紧固件会导致零部件损坏或人员伤害。
公制紧固件强度标识
最普遍使用的公制紧固件强度性能等级为4T、6.8、7T、8.8。表示强度等级的星状线条都压印在每
个螺栓的顶部。一些公制螺母在螺母面上标有带冲孔标记的6 和8 强度标志。下图显示了各种不同
的强度记号。
更换公制紧固件时,注意使用相同强度的螺栓和螺母或者比原紧固件强度大一点的螺栓螺母(标号
相同或更高)。当然选择正确尺寸的紧固件和经节也同样重要。通过零件的划分也可获得正确的螺
栓螺母替换件。
公制紧固件标准拧紧扭矩
每个紧固件都应按本手册每一部分规定的扭矩拧紧。
如果没有说明或规定,请参照下图适合每一紧固件的扭矩拧紧。当使用比原紧固件更大强度的紧固
件时,无论如何,则应使用原紧固件所规定的扭矩。
『注意』
每个扭矩是在下面条件下扭紧后的标准值。
(1).螺钉、螺母和垫圈全由钢制造并经镀锌处理。
11
(2)螺钉、螺母的螺纹、承载表面都是在干燥的条件下
如有下列情况,表中的值不可应用。
(1) 如果使用长齿的垫圈。
(2) 如果用于加固变形的零件。
(3) 如果螺钉拧死了或变形了。
(4) 如果使用自动攻丝螺钉或自锁螺母。
标准.螺钉、螺母扭紧力矩
螺纹尺寸 扭矩 Nm
螺钉标称直径(mm) 牙距(mm) 头标“4” 头标“7” 头标“8”
M5 0.8 2.5 4.9 5.9
M6 1.0 4.9 8.8 9.8
M8 1.25 12 22 25
M10 1.25 24 44 52
M12 1.25 41 81 96
M14 1.5 72 137 157
M16 1.5 111 206 235
M18 1.5 167 304 343
M20 1.5 226 412 481
M22 1.5 304 559 647
M24 1.5 391 735 853
边缘螺钉、螺母边缘拉紧扭矩
螺纹尺寸 扭矩 Nm
螺钉标称直径(mm) 牙距(mm) 头标“4” 头标“7” 头标“8”
M6 1.0 4.9 9.8 12
M8 1.25 13 24 28
M10 1.25 26 49 57
M10 1.5 24 44 54
M12 1.25 46 93 103
M12 1.75 42 81 96
维护和保养
新车磨合
新车在初始使用时必须要有一个磨合期。新车的工作部件的加工表面看起来虽很光滑,但在高倍显
12
微镜下观察,仍然是凹凸不平的。这些运动机件在装配后虽然已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处理,但其粗糙
表面尚未能充分研平。因此在使用初期机件的配合间隙较小,润滑条件较差,运动旋转部件所磨下
的金属粉末也较多,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机器的磨损。此外,各部位的连接件在初始阶段也比较容易
松动。所以在这一时期应让汽车在较小的负荷和较低的速度下行使,以便于降低运动零件表面粗糙
度,提高其耐磨性,从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该车型的初驶里程为1500 公里。新车初驶期应严格按照下述规定执行。
在第一个160 公里应以低于80 公里/小时的车速进行变速行驶。
在第一个800 公里应以低于90 公里/小时的车速进行变速行驶。
在初驶时期内应避免在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最高车速下长时间行驶,也应避免在同一种车速下长
时间行驶或长时间高怠速运转。
在机油中不得加入减磨添加剂,因为这些添加剂会影响活塞环的磨合。
在磨合期间,一般不必对发动机进行调整。
除非工作负荷非常重,在规定的首次保养里程之前,没有必要更换机油或机油滤清器。
经常检查各种工作液的液面,特别是发动机机油液面,这很重要。还应经常检查车辆有无过热现
象。
在初驶期间发动机燃油及机油的消耗较高。在此期间不要期望车辆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舱
发动机罩的开启与关闭
朝自己的身边拉释放杆以脱开发动机罩的锁定状态。一边按压安全锁—边抬起发动机罩。把支撑杆
插入发动机罩的槽口内将其支撑好。
13
关闭发动机罩前取下支撑杆,将其放入固定座。慢慢放下发动机罩至30cm左右的开度,然后下落关
紧。如果这样不能关紧发动机罩,请从更高一些的位置放下、关紧。
『警告』
仅当刮水器处于停止位置时才能打开发动机罩。否则,可能会损伤油漆面/车身。
如果打开的发动机罩受强风吹起,则支撑杆会脱离发动机罩。
一定要把支撑杆插入为本目的专门设置的孔内。在其它任何位置进行支撑,可能会引起支撑杆滑
出而导致意外事故。
在关闭发动机罩时应小心,不要让它夹住你的手或手指。
如果发动机罩没有锁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罩可能会掀起挡住视线,造成事故。
当发动机罩处于支撑状态时,严禁对机盖前部进行下压,否则会导致发动机罩损坏。
推荐的工作液和润滑油
序号 项目 数量(L) 推荐使用的润滑剂
1 制动液 按照需要 DOT3 或DOT4
2 离合器液 按照需要 DOT3 或DOT4 制动液
3 自动变速器油 7.2 DEXRONⅡ或者等效物
油底壳 3.5 SG 或更高
4 机油
机油滤清器 0.3 SG 或更高
5 洗涤液 4.25
6 发动机冷却液 6 三菱正品冷却剂或相当
7 动力转向器油 0.6 自动变速器油DEXRON 或DEXRONⅡ
手动变速器油 2.4
8
分动器油
2.3(自动)
2.2(手动)
准双曲面齿轮油SAE75W-90
75W-85W 或80W 符合API GL-4
前差速器 0.831
前
单向离合器 0.121
准双曲面齿轮油或更高SAE
粘性NO.90.80W
9 传动桥
后 约1.7
传动差速器:准双曲面齿轮油或更
高SAE 粘性NO.90.80W
防滑差速器:准双曲面齿轮油质
(GL-5,SAE80W-90),三菱正品
齿轮油或等效品
10 制冷剂(空调) 约600-640g HFC-R134a
『注意』
只能使用本手册或技术条件中指定的工作液、润滑油和备件。
一定要保证工作液的清洁。混入工作液的水、脏物会造成零件的损伤,使用含有杂质的制动液甚
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应在规定的温度下检查液面高度。
检查工作液面高度时车辆应该停放在水平的地面上。
14
不要过量加注。
不能将不同品牌、不同粘度的机油混用。不同品牌的机油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润滑效果。
如使用不合格的机油,或不按期更换机油,将引起发动机过度磨损。
一定要按维护保养规范的规定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
经常检查停车的地面。如发现漏液的现象,检查汽车的工作液和润滑液液面。如经常发现漏液情
况,应尽快到指定维修站检修。在夏季,液滴有可能是开启空调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
机油的更换规范
更换规范
一般道路运输时每行驶7500 公里或使用条件苛刻时每行驶4000 公里,更换机油及机油滤清器。如
果车辆的年行驶里程小于上述规定值,则每年至少更换一次发动机机油及机油滤清器。
『注意』
使用的机油对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务必使用推荐品质的机油
和合适的粘度。
根据大气温度选择具有适当SAE粘度的机油。
一定要使用符合API分类的机油:“SE”级或更高级。
不推荐使用任何添加剂,因为它们可能会破坏机油内原来有添加剂的平衡,从而引起机械部件的
故障。
每次更换机油时,必须更换新的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切勿在曲轴箱中添加过量的机油。这会造成油内充气,且油压降低。
机油液面高度检查
任何发动机在正常运转中都会消耗一定量的机油。有效负载、发动机转速等对机油消耗量有很大的
影响。因此,定期地或在开始长途旅行之前检查机油液位高度是很重要的。检查机油液位高度应在
发动机预热后停止运转的状态下进行。将汽车停在水平的地面上,停止发动机运转,然后稍等片刻
让循环的机油返回到油底壳以确保测量精度。发动机机油液面高度应该在机油尺的刻度范围内,更
换机油后,使用机油尺检查机油液面高度。
『警告』 机油压力警告灯位于组合仪表上。如果警告灯亮或亮后熄灭,应该立即检查机油液面高度。
在机油液面过低或机油压力过低的条件下行驶,会对车辆造成损害。
机油的添加
从机油加注口处添加机油。拭去所有泼洒于发动机上的油液,以保持发动机的清洁。
机油滤清器位于发动机前部下侧。
机油更换程序
打开放油塞,将机油放出;
用滤清器扳手卸下旧的机油滤清器;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