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001回复
- 2015-06-08 16:36:21
.尊敬的用户,欢迎你使用在线客服,你需要的资料在《畅易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是有的,请直接登陆查询!查询方法:别克 -> 林荫大道 - >2010 -> 维修手册 .
该维修资料纲要如下(详细请登陆《汽车维修技术支持平台》查阅):
前束角(每个车轮) +0.08°±0.08°
前束角(全部车轮) +0.17°±0.17°
外倾角-0.20°±0.33°
在全装备重量时的后轮定位
外倾角-0.5°+0.35°/-0.55°
前束角(每个车轮) +0.17°+0.1°/-0.17°
前束角(全部车轮) +0.33°+0.2°/-0.33°
推力角0.0°±0.2°
应用
规格
公制英制
转向横拉杆接头至转向横拉杆锁紧螺母50 牛米 37 磅力英尺
滑柱至转向节固定螺母和螺栓
第一遍85 牛米 63 磅力英尺
第二遍100 牛米 74 磅力英尺
第三遍90°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母
第一遍50 牛米37 磅力英尺
第二遍120°
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栓175 牛米129 磅力英尺
悬架系统
3-18 车轮定位悬架系统
3.2.2 维修指南
3.2.2.1 测量车轮定位
转向和振动方面的问题并不一定总是因定位不正确而引
起的。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
.. 车轮和轮胎失衡。 参见“轮胎和车轮”中的
“3.5.3.1 轮胎和车轮的平衡(车上)”或
“3.5.3.2 轮胎和车轮的平衡(车下)”。
.. 由于磨损、不正确制造或不正确安装轮胎导致的
轮胎跑偏。 参见“轮胎和车轮”中的“3.5.2.7
子午线轮胎跑偏校正”。
在进行任何对车轮定位有影响的调整前,进行以下检查
和调整,以确保定位读数正确:
.. 检查轮胎是否正确充气。 参见“保养和润滑”中
的“0.2.1.3 轮胎充气压力规格”。
.. 检查轮胎是否不规则磨损。 参见“轮胎和车轮”
中的“3.5.2.2 轮胎诊断 - 不规则或过早磨损”。
.. 检查车轮和轮胎的跳动量。 参见“轮胎和车轮”
中的“3.5.2.5 轮胎和车轮跳动量的测量”。
.. 检查轮毂端面游隙。
- 关于前轮毂,参见“悬架系统一般诊断”中的
“3.1.2.14 前轮毂总成的检查”。
- 关于后轮毂,参见“悬架系统一般诊断”中的
“3.1.2.15 后轮毂总成的检查”。
.. 检查前悬架和转向球节是否磨损或损坏。 参见
“悬架系统一般诊断”中的“3.1.2.10 球节检
查”。
.. 检查悬架控制臂和稳定杆是否磨损和损坏。
.. 检查转向机是否松动。
.. 检查滑柱/ 减振器是否磨损和损坏。 参见“悬架
系统一般诊断”中的“3.1.2.11 滑柱或减振器测
试 - 车上”。
.. 检查车辆车身调平高度。 参见“悬架系统一般诊
断”中的“3.1.2.13 车身翘头高度检查程序”。
.. 检查方向盘是否因转动不灵或因卡滞的悬架部件
而导致拖滞过大或回正性差。
.. 检查燃油油位。 燃油箱应加满,否则应向车辆增
加相应的补偿载荷。
应考虑额外的载荷,比如工具箱、试样盒等。如果这些
物品通常装在车上,在进行定位调整时应将它们保留在
车上。 还要考虑用来定位的设备的情况。 遵守设备制造
商的说明。
定位设定值范围较广,均可使车辆令人满意地运行。 但
是,如果设定值不在允许的规格内,应将定位调整至正
确的规格值。 参见“车轮定位”中的“车轮定位规
格”。
执行以下步骤以测量前后定位角:
1.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安装定位设备。
2. 检查车轮定位前,弹跳前、后车轮3 次。
3. 测量定位角,记录读数。
重要注意事项:当进行车辆调整需要四轮定位时,首先
应设置后轮定位角,以得到正确的前轮定位角。
4. 如有必要,将定位角调整至规定值。 参见“车轮
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悬架系统车轮定位3-19
3.2.2.2 前轮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的调整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2. 拆下前轮。 参见“轮胎和车轮”中的“3.5.3.3
轮胎和车轮的拆卸与安装”。
!G!9000186D|243|223!/G!
重要注意事项:滑柱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 (3)、螺母
(1) 和垫圈 (2) 是单次使用部件。 拆卸后,必须将其报
废。
3. 拆下滑柱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 (3)、螺母 (1) 和
垫圈 (2)。
.. 报废螺栓、螺母和垫圈。
重要注意事项:在调整好前轮外倾角之前,不要完全紧
固滑柱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 (3) 和螺母 (1)。
4. 安装新的滑柱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3) ,垫圈
(2)和螺母(1)。
.. 此时不要完全将其紧固。
5. 安装前轮。 参见“轮胎和车轮”中的“3.5.3.3
轮胎和车轮的拆卸与安装”。
6. 拆下安全支架。
7. 将车辆降到地面。
重要注意事项:在检查和调整任何车轮定位角度之前,
使车辆弹跳以将悬架稳定至正常行驶高度。
8. 使车辆弹跳几次,以稳定悬架。
!G!201215024170|243|223!/G!
重要注意事项:为了获得准确读数,不要在定位过程中
推拉轮胎和车轮总成。
9. 确定实际的主销后倾角 (1)。
9000186D
3
2
201215024170
3-20 车轮定位悬架系统
!G!201215024175|243|223!/G!
10. 使用外倾角调整螺栓 (3) 调整外倾角至规格值。
顺时针旋转将减小负外倾角。 关于外倾角规格,
参见“车轮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
格”。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11. 紧固滑柱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 (2) 和螺母 (1)。
紧固
12. 第一遍将螺栓紧固至 85 牛米(63 磅力英尺)。
13. 第二遍将螺栓紧固至 100 牛米(74 磅力英尺)。
14. 将螺栓再紧固 90 度。
15. 检查并确认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仍在规格内。 参
见“车轮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16. 必要时重新调整。
3.2.2.3 前轮前束角调整
1. 使车辆弹跳几次,以稳定悬架。
重要注意事项:前轮前束角必须当车轮在正前方位置时
检查。
2. 将车轮和转向机设置在正前方位置。
!G!201215024176|243|223!/G!
3. 将转向机防尘套外卡夹 (1) 从转向横拉杆防尘套
(4) 上拆下。
4. 松开转向横拉杆接头至转向横拉杆锁紧螺母 (2)。
5. 确定实际的前轮前束角设定值。
6. 通过转动转向横拉杆 (3) 将前轮前束角调整至规
格值。 关于前轮前束角规格,参见“车轮定位”
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重要注意事项:当紧固转向横拉杆接头至转向横拉杆锁
紧螺母 (2) 时,不要使转向横拉杆 (3) 转动。
7. 紧固转向横拉杆接头至转向横拉杆锁紧螺母 (2)。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50 牛米(37 磅力英尺)。
8. 检查并确认前束角仍在规格值范围内。 参见“车
轮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9. 必要时重新调整。
201215024175
201215024176
悬架系统车轮定位3-21
3.2.2.4 后轮外倾角调整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G!201315020024|243|223!/G!
重要注意事项: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栓 (1) 和螺母
(2) 偏心垫圈 (3) 用于调整后悬架外倾角。
重要注意事项:拆卸后,必须报废带微型胶囊螺纹锁止
密封剂的螺母。
2. 拆下下控制臂至副车架的固定螺母 (2)。
.. 报废螺母。
重要注意事项:在后悬架主销后倾角调整好之前,不要
完全紧固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母 (2)。
3. 安装新的下控制臂至副车架的固定螺母 (2)。
.. 此时不要完全将其紧固。
4. 拆下安全支架。
5. 将车辆降到地面。
重要注意事项:在检查和调整任何车轮定位角度之前,
使车辆弹跳以将悬架稳定在正常行驶高度。
6. 使车辆弹跳几次,以稳定悬架。
7. 确定实际的后悬架外倾角。
8. 通过转动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栓 (1) 调整后
悬架外倾角至规格值。 关于后悬架外倾角规格,
参见“车轮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
格”。
特别注意事项:将部分紧固的螺栓与螺母完全紧固之
前,车辆的重量必须落在水平表面上,比如校准平台,
且必须落在所有四个车轮上。 不遵守此要求可能会对车
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重要注意事项:紧固时,不要使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
螺栓 (1) 转动。
9. 紧固下控制臂至副车架固定螺栓 (1) 和螺母 (2)。
紧固
将螺栓和螺母紧固至 175 牛米(129 磅力英
尺)。
10. 检查并确认外倾角是否仍在规格值范围内。 参见
“车轮定位”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11. 必要时重新调整。
201315020024
3-22 车轮定位悬架系统
3.2.2.5 后轮前束角的调整
告诫:参见" 告诫和注意事项" 中的" 有关安全眼镜的
告诫"。
告诫:参见" 告诫和注意事项" 中的" 有关车辆举升的
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参见" 一般信息" 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G!07H0303001|243|223!/G!
2. 松开I 杆至后悬支承总成连接螺母(1)。
3. 移走支撑设备。
4. 将车辆降到地面。
重要注意事项:在检查和调整任何车轮定位角度之前,
使车辆弹跳以将悬架稳定至正常行驶高度。
5. 使车辆弹跳几次,以稳定悬架。
6. 确定实际的后悬架前束角设定值。
7. 通过转动 l 型杆至副车架固定螺栓2 来调整后悬
架前束角至规格值。关于后悬架前束角规格,参
见" 车轮定位" 中的" 3.2.1.1 车轮定位规格"。
重要注意事项:将部分紧固的螺栓与螺母完全紧固之
前,车辆的重量必须落在水平地面上,比如校准平台,
且必须落在所有四个车轮上。不遵守此要求可能会对车
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重要注意事项:参见" 告诫和注意事项" 中" 紧固件的
特别注意事项"。
重要注意事项:紧固螺母1 时,不要使螺栓2 转动。
8. 紧固螺母1。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170 牛米(126 磅力英尺)。
9. 检查并确认前束角仍在规格值范围内。参见" 车
轮定位" 中的"3.2.1.1 车轮定位规格"。
10. 必要时重新调整。
07H0303001
07H0303001 1
2
悬架系统车轮定位3-23
3.2.3 操作与说明
3.2.3.1 主销后倾角说明
!G!141954|243|223!/G!
主销后倾角为从车辆侧面观察,转向轴线最高点偏离垂
直面的前倾量 (.) 或后倾量 (+)。 在转向轴线最高点处的
后倾为正 (+),前倾为负 (.)。 测量值通常是以角度的形
式表示,单位是度和分。 主销后倾角影响转向时的方向
控制,但不影响轮胎磨损。 主销后倾角受车辆行驶高度
影响,所以将车身保持在设计高度很重要。 车辆过载或
者弹簧疲软或松弛均会影响主销后倾角。 当车辆后部低
于指定的车身调平高度时,前悬架朝正主销后倾角加大
的方向移动。 后悬架高于指定的车身调平高度时,前悬
架朝正主销后倾角减小的方向移动。
当正主销后倾角过小时,高速时转向不稳定,且在转向
结束后车轮回正性能下降。 正主销后倾角过大会导致转
向助力过大和相关的“车轮冲击”和“反冲”。 若某个
车轮的正主销后倾角比其它车轮大,则该车轮将向车辆
中心偏斜。 在此情况下,即使正主销后倾角极小,也会
导致车辆朝此侧跑偏。
3.2.3.2 外倾角说明
!G!141955|243|223!/G!
外倾角指从车辆正前方观察时,车轮偏离垂直方向的角
度。 当车轮顶部向外倾斜时,外倾角为正 (+)。 当车轮
顶部向内倾斜时,外倾角为负 (.)。 倾斜程度以偏离垂
直方向的角度来衡量。 外倾角设置影响车辆的方向控制
和轮胎磨损。
正外倾角过大将导致轮胎外侧过早磨损及悬架部件过度
磨损。
负外倾角过大将导致轮胎内侧过早磨损及悬架部件过度
磨损。
两侧的外倾角相差 1°或以上会导致车辆跑偏至正外倾
角较大的一侧。
141954
141955
3-24 车轮定位悬架系统
3.2.3.3 前束角说明
!G!141956|243|223!/G!
前束角指前轮和/ 或后轮从正前位置向内或向外的偏转
程度。 车轮向内转时,前束角为正 (+)。 车轮向外转时,
前束角为负 (. )。 前束角的实际值通常为几分之一度。
前束角可弥补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轮支撑系统引起的少量
偏移。 换言之,如果车辆静止时将车轮设置为正前束
角,当车辆行驶时,车轮将平行滚动。
如果前束角调整不正确将导致轮胎过早磨损以及转向不
稳。
3.2.3.4 跑偏说明
车辆跑偏是指,车辆在典型的直道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
时,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时所需要的力的大小。
跑偏通常由以下因素引起。
.. 轮胎结构
.. 车轮定位
.. 转向机不平衡
轮胎制造方式可能导致跑偏。
后轮轮胎不会导致跑偏。
3.2.3.5 侧摆说明
侧摆是指在方向盘上用手加力时,车辆从直线方向向任
一侧的非意愿性飘移或偏离。 侧摆是一种车辆对外部干
扰如路面不平和侧风反应过于灵敏而产生的症状,并由
于对中转向感觉差而加重。
3.2.3.6 磨胎半径说明
理论上,磨胎半径应尽可能小,转向轴线倾斜角 (SAI)
与轮胎和车轮的中心线在路面下方相交,形成正的磨胎
半径。 在滑柱结构中,转向轴线倾斜角比长臂/ 短臂型
悬架系统大得多。 这使转向轴线倾斜角和外倾角在路面
上方相交,形成负的磨胎半径。 磨胎半径越小,方向稳
定性越好。 安装售后加装车轮,导致车辆有额外偏移,
会大大增加磨胎半径。 新安装的车轮会导致轮胎中心线
偏离芯轴更远。 这将增加磨胎半径。
磨胎半径较大会导致撞击不平路面后出现严重摆振。 装
有大轮胎的四轮驱动车辆使用转向减振器来补偿增大的
磨胎半径。 不能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磨胎半径。 磨胎半
径是由工程师在悬架系统的设计阶段从几何上设计的。
141956
悬架系统前悬架3-25
3.3 前悬架
3.3.1 规格
3.3.1.1 紧固件紧固规格
应用
规格
公制英制
副车架至侧车架螺栓M14 - 160 牛.. 米118 磅力英尺
M16 - 240 牛.. 米177 磅力英尺
前下控制臂至转向节球节螺母- 第一遍
前下控制臂至转向节球节螺母- 第二遍
40 牛.. 米
60 度
30 磅力英尺
60 度
前控制臂球节螺母 - 第一遍
前控制臂球节螺母 - 第二遍
50 牛.. 米
120 度
37 磅力英尺
120 度
车轮固定螺母150-190 牛.. 米 111-133 磅力英尺
稳定杆连杆球节双头螺栓固定螺母(两头) 50 牛.. 米 37 磅力英尺
稳定杆支架固定螺母22 牛.. 米 16 磅力英尺
转向节至滑柱总成固定螺栓 - 第一遍
转向节至滑柱总成固定螺栓 - 第二遍
转向节至滑柱总成固定螺栓 - 第三遍
85 牛.. 米
100 牛.. 米
90 度
63 磅力英尺
74 磅力英尺
90 度
转向横拉杆接头螺母
第一遍
第二遍
25 牛.. 米
再次紧固120 度
18 磅力英尺
再次紧固120 度
转向横拉杆至转向横拉杆接头锁紧螺母50 牛.. 米 37 磅力英尺
滑柱总成固定螺母75 牛.. 米 55 磅力英尺
滑柱总成至车身固定螺母55 牛.. 米 40 磅力英尺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至转向节球节螺母- 第一遍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至转向节球节螺母- 第二遍
40 牛.. 米
60 度
30 磅力英尺
60 度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至副车架螺栓和螺母- 第一遍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至副车架螺栓和螺母- 第二遍
50 牛.. 米
120 度
37 磅力英尺
120 度
轮毂总成至转向节固定螺栓107.5 牛.. 米79 磅力英尺
制动盘防溅罩至转向节固定螺栓10 牛.. 米7 磅力英尺
前照灯位置传感器至稳定杆的支架螺栓4.5 牛.. 米39 磅力英寸
前照灯位置传感器至副车架的螺栓8.5 牛.. 米75 磅力英寸
悬架系统
3-26 前悬架悬架系统
3.3.2 部件定位图
3.3.2.1 前悬架拆解视图
!G!9000311|518|344!/G!
图标
(1) 双头螺栓防尘罩
(2) 滑柱总成至车身固定螺母
(3) 滑柱总成至车身固定板
(4) 滑柱总成固定螺母
(5) 上盘状垫圈
(6) 滑柱总成支座
(7) 下盘状垫圈
(8) 滑柱总成支座轴承
(9) 螺旋弹簧座
(10) 螺旋弹簧隔振垫
(11) 螺旋弹簧
(12) 压缩减振块
(13) 防尘罩上固定卡箍
(14) 灰尘滤清器
(15) 防尘罩
(16) 防尘罩下固定卡箍
(17) 前滑柱总成
9000311
悬架系统前悬架3-27
3.3.2.2 前悬架部件
!G!9000312|518|342!/G!
图标
(1) 前滑柱总成
(2) 稳定杆
(3) 稳定杆减振块托架
(4) 副车架
(5) 稳定杆连杆
(6) 下控制臂
(7) 轮毂总成
(8) 转向节
(9) 前轮主销后倾角臂
9000312
3-28 前悬架悬架系统
3.3.3 维修指南
3.3.3.1 稳定杆的更换
所需工具
.. CH-0001 球节释放工具。
拆卸程序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安全眼镜
的告诫”。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的“有关车辆举升
的告诫”。
1. 举升并支撑车辆。 参见“一般信息”中的
“0.1.1.12 提升和举升车辆”。
2. 拆下前轮。 参见“轮胎和车轮”中的“3.5.3.3
轮胎和车轮的拆卸与安装”。
!G!9000159|243|222!/G!
重要注意事项:拆卸后,必须报废带微型胶囊螺纹锁止
密封剂的螺母。
3. 将稳定杆连杆至稳定杆固定螺母 (1) 从稳定杆两
侧拆下。
.. 报废螺母。
4. 将稳定杆 (3) 上的稳定杆连杆 (2) 从稳定杆两侧断
开。
!G!20121602694|243|222!/G!
重要注意事项:拆卸后,必须报废带微型胶囊螺纹锁止
密封剂的螺母。
5. 拆下车辆两侧转向横拉杆接头球节至转向节固定
螺母 (1)。
.. 报废螺母。
9000159
20121602694
悬架系统前悬架3-29
!G!20121602696|243|223!/G!
重要注意事项:一旦将载荷施加至球节释放工具加载螺
栓,快速按压工具末端螺母将减小所需的分离力。
6. 用CH-0001 (1) 将转向横拉杆 (3) 从车辆两侧的
转向节 (2) 上断开。
7. 拆下空气流量 (MAF) 传感器。 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的“6.4.5.4 质量空气流量传感器/ 进气
温度传感器的更换”。
8. 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上半部分。 参见“发动机
控制系统”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
换”。
!G!20121602692|243|225!/G!
9. 拆下动力转向机进口管/ 软管托架至副车架固定
螺栓 (2)。
10. 拆下动力转向机出口管/ 软管托架至副车架固定
螺栓 (1)。
11. 拆下前照灯高度调节传感器连杆至稳定杆上的支
架螺栓,从稳定杆上拆下前照灯位置传感器至稳
定杆的支架。参见“照明系统”中的
“8.11.5.25 前照灯高度调节传感器的更换-
前”。
12. 将稳定杆减振块从稳定杆上拆下。 参见“前悬
架”中的“3.3.3.3 稳定杆减振块的更换”。
13. 将稳定杆从车上拆下。
安装程序
特别注意事项:若安装更换稳定杆,检查并确认稳定杆
是车辆所装悬架系统对应的正确型号。 通过产品标识牌
上提供的两位编码与“前悬架”中的“紧固件紧固规
格”数据相互参考,完成对安装在特定车辆上的稳定杆
的识别。 装上错误的稳定杆可能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
操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1. 将稳定杆安装至车辆。
2. 安装稳定杆减振块。 参见“前悬架”中的
“3.3.3.3 稳定杆减振块的更换”。
3. 安装前照灯高度调节传感器支架,紧固前照灯位
置传感器至稳定杆的支架螺栓。参见“照明系
统”中的“8.11.5.25 前照灯高度调节传感器的
更换-前”。
紧固
紧固该螺栓至4.5 牛.. 米。(39 磅力英寸)
20121602696
20121602692
3-30 前悬架悬架系统
4. 安装空气流量 (MAF) 传感器。 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的“6.4.5.4 质量空气流量传感器/ 进气
温度传感器的更换”。
5. 安装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上半部分。 参见“发动机
控制系统”中的“6.4.5.48 空气滤清器总成的更
换”。
!G!20121602692|243|225!/G!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6. 安装动力转向机进口管/ 软管托架至副车架固定
螺栓 (2)。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9 牛.. 米(80 磅力英寸)。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7. 安装动力转向机出口管/ 软管托架至副车架固定
螺栓 (1)。
紧固
将螺栓紧固至9 牛.. 米(80 磅力英尺)。
!G!9000159|243|222!/G!
告诫: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的特别注
意事项”。
8. 将稳定杆连杆 (2) 安装至车辆两侧的稳定杆 (3)。
特别注意事项:参见“告诫和注意事项”中“紧固件
的特别注意事项”。
9. 将新的稳定杆连杆至稳定杆固定螺母 (1) 安装至
车辆两侧。
紧固
将螺母紧固至 50 牛.. 米(37 磅力英尺)。
20121602692
9000159
|